按照投資標的將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創新、常規、專項三類
自從上周華夏銀行理財產品丑聞曝光后,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立即成為投資者投訴的重災區。但從一周廣州市場來看,大戶理財室內依然交易紅火,常規理財品仍受到了市場肯定。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種類豐富,收益與風險應區別而論;對于年底、年初的不確定性風險,常規類銀行理財產品仍是家庭理財的較好選擇,而對創新、專項理財產品,投資者更應謹慎對待,審查其投資方向、評估其未來風險。
按照投資標的的不同,我們可將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三類:創新理財產品、專項理財產品與常規理財產品。近期廣州市場上,類似產品的發行數量直線上升,收益率也節節攀升,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產品,占據了市場的顯著份額。
創新理財產品:火腿、翡翠都是投資方向
記者走訪了各大商業銀行,發現年末上市的創新類理財產品數量特別豐富。類似“創新”的重要投資方向是食品,近期上市的除了酒類產品,更有巴拿馬火腿、各類農產品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10%之間不等,投資期限較長,一般需要9個月到2年。
而在廣州市內,珠寶市場則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另一重要“創新”領域,掛靠翡翠、鉆石的產品層出不窮,黃金、貴金屬產品則不是什么新鮮概念,投資期限較食品為短,1年期之內者居多。
記者考察過了類似的創新理財產品,暫時來看,收益率中規中矩,投資風險相對不高。由于屬于“創新”概念,商業銀行對于此類產品的投資比較謹慎,所謂翡翠,所謂黃金,只在總體投資資金中占據了不到30%的份額。
投資建議:類似“創新”概念投資領域風險大、收益率不固定,不如投資債券、票據等常規理財產品那么穩健。為此,建議投資者輕倉嘗試,富裕型投資者如做分散投資,可以酌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