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聚焦:臺灣漁業轉型還不錯

          時間:2013-07-11 09:45   來源:人民網

            圖為東港漁民正在處理剛剛捕撈的黑鮪魚。 邢廣利攝

            臺灣現有漁港200多個,漁業主要分為海洋漁業和漁業生產。由于發展歷史久,捕撈技術好,并且設備先進,臺灣漁業一直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但是,隨著“少子化”趨勢帶來的漁民“老化”,臺灣漁業面臨著勞動力減少的隱憂。此外,海洋資源逐漸枯竭也一直是臺灣漁業的現實挑戰。因此,漁業轉型,漁民“轉業”,正是臺灣漁業近10年來的一個重要趨勢。

            遠洋漁業:整裝再出發

            記者來到高雄前鎮漁港時,正巧碰上一艘1000噸級的搬運船“合群號”在碼頭卸貨。一箱箱魚貨被不斷用吊網從船上卸下,一落地,船下的工人立刻分揀,然后用傳送帶直接送到貨主的卡車上。

            前鎮漁港屬于臺灣遠洋漁業基地,是臺灣捕獲量最多也是船舶噸位最大的漁港。“遠洋漁船出海一趟大概需要兩三年時間,魚貨積累到一定數量后,往往會委托‘合群號’這樣的搬運船把魚貨冷凍后運回臺灣。”高雄區漁會魚市場專員林祺豪告訴記者,這次剛好碰上“合群號”從印度洋海域回港,運回的是以魷魚和墨魚為主的1000噸魚貨。

            臺灣的遠洋漁業長期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年均總產量超過80萬噸,總作業船數近2000艘,每年為臺灣創造的總產值逾400億元新臺幣。

            高雄區漁會總干事吳敏貞告訴記者,臺灣遠洋船隊噸位馬力大、設備先進、續航能力強、基地分布廣,尤其是大型魷魚釣和大型圍網技術比較先進。近年來,雖然面對漁產品貿易自由化、油價高漲、船員老化、經營成本提高等問題的沖擊,但臺灣遠洋漁業界積極開拓資源,整合社會各方力量,依然保持著較好的發展態勢。

            臺灣省漁會總干事林啟滄表示,近年來,臺灣不僅積極與國際漁業組織、保育團體等合作,而且重視休漁,并不斷培育臺灣漁民永續經營的理念。 

            據了解,高雄漁會現擁有3萬會員(包括船員和船主等),漁船總噸位逾56萬噸,各會員單位總產值中98%來自遠洋漁業,近海和養殖業只占極少部分。近些年來,臺灣遠洋漁業的產量和產值一直占據臺灣漁業的一半以上,但漁戶數卻不到5%,顯示出較高的單位產能。

            作為臺灣遠洋漁業的代表,高雄區漁會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當地生產性魚市場(一手市場)的交易服務費等。由于魚貨量可觀且多為高價值經濟魚種,加上經營管理得宜,漁會目前每年管理的交易量約20余萬噸,交易金額約40億元,漁會自身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傳統漁村:漁民開工廠

            嘉義縣東石鄉,74歲的吳圳雄如今以養殖蚵仔為業。工廠門前保留的舊船,卻是老人家忘不掉的經歷。年輕時出海,現在做海產養殖,像吳圳雄這樣的轉變,在東石鄉并不鮮見。

            近海和沿岸漁業曾是臺灣漁業的重要組成,但隨著水產資源枯竭及人員老化而逐漸萎縮。進入本世紀以來,臺灣致力于推動養殖漁業發展,這才有了傳統漁村變為“加工廠”的轉變。

            嘉義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振昆說,臺灣養殖業也經歷了一個轉變。開始以淡水魚為主,即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等,后來出于環保考量,轉向以海水或半海水養殖虱目魚、烏魚等。

            目前全臺養殖漁業合計養殖面積逾5萬公頃,在漁業總產量和總產值中的比重均占三成左右,維系著4萬余養殖戶的生計。島內養殖漁業興盛的嘉義、彰化、云林、臺南等縣,養殖產值更是占各縣漁業總產值的90%以上。陳振昆自豪地說:“臺灣大力發展養殖漁業近10年,這些年養殖業者的日子過得都還算不錯。”

            嘉義是臺灣烏魚的重要產區,養殖面積逾200公頃,年產量約360噸。在今年“臺灣十大優質烏魚子”的團體組評比中,嘉義縣拿下第二名的佳績。而東石鄉的林篤毅,奪“5至7兩”及“7兩以上”兩個組別雙料冠軍。林篤毅目前擁有13個魚塭(魚池),共約8公頃。他告訴記者,養殖烏魚子一般需要從采購烏魚苗開始。“一條烏魚要養到可以取魚子,一般要花3年時間養殖。而且要靠水溫、水質環境、飼料等來調控性別和成長周期,掌握不好就會損失很大。”據介紹,林篤毅家本年度的烏魚子產量約有9000臺斤(1臺斤為600克),而他的銷售均價約每臺斤2000元新臺幣。刨去六成左右的養殖成本,今年是個豐收年。

            養殖漁業的興盛也帶動了水產加工業的發展。在嘉義布袋鎮的正鑫水產加工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41歲的蔡鳳祺。其父從養殖虱目魚起步,子承父業的他,如今從事二級加工,每年可以處理逾170噸虱目魚,生產的虱目魚丸通過臺灣優良食品認證,已賣到了上海。

            昔日漁港,如今已見不到清晨出海、夕陽魚滿艙的情景,曾經的繁華逝去,如何轉型?當地政府通過整體規劃,將漁港打造成休閑觀光勝地。嘉義東石漁港如今已成為臺灣中南部頗具美名的觀光景點,夕陽美景、音樂悠揚,“捕獲”眾多游人前來休閑度假。

            漁業轉型:目光投向大陸

            不論是在漁村或是碼頭采訪,島內的業者談到未來的期待和發展,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大陸。臺灣南部的遠洋漁業界人士認為,臺灣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遠洋漁業的繁榮,而經過上世紀的高速發展和快速擴張后,現在進入到了調整期。而大陸在遠洋漁業方面也有很強的優勢,兩岸業界可以積極思考交流、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攜手實現遠洋漁業的破浪前行。

            林啟滄表示,臺灣漁業囿于海洋資源有限等客觀條件,未來將持續推動漁業轉型發展。擴大兩岸漁業交流合作是臺灣推動漁業轉型的重要一環。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對臺灣漁業的推動作用非常顯著,不僅減少了關稅支出,降低了貿易成本,也擴大了臺灣水產品市場規模,有助于調節產銷平衡。2010年,臺灣冷凍秋刀魚銷往大陸的數量為2200噸,而2012年達到2.4萬余噸。這種‘爆量式增長’,完全有賴于ECFA的推動,體現了兩岸漁業交流合作的成果。”林啟滄說。

            林啟滄還說,漁業是兩岸非常重要的產業之一,兩岸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巨大。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市場廣闊,消費力強;而臺灣具備技術和經驗優勢,兩岸未來在產業交流、海上保育等領域可以展開更廣泛的合作。《 人民日報 》( 2013年07月11日 20 版)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资源| 欧美大尺度电影| 琪琪色原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日本不卡1卡2卡三卡四卡最新|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 在线免费观看你懂的|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japmassage日本按摩| 把女人的嗷嗷嗷叫视频软件| 美女脱下裤子让男人捅| 欧美粗大猛烈水多18p|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看| 大学生a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色妞www精品视频观看软件|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无限资源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在花轿里就开始圆房高辣h|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人善交VIDE欧美|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5252色欧美在线男人的天堂|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操| 欧美www在线观看| 小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下载|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