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再工業化”:機器人威脅中國制造

          時間:2012-07-10 09: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美國佐治亞洲的一家服裝技術公司即將推出“機器人裁縫”。

            據稱這項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技術革新,能徹底改變“美國制造”的命運——它的成本更低,從而可以打敗“中國制造”。美國由此可以扭轉每年用1000億美元逆差從中國、越南等地進口服裝的尷尬。

            由電腦控制的自動縫紉機可以替代人工,“一針一線”縫制設計好的衣服,生產線上將看不到人。這代表了金融危機后美國“再工業化”的主要方向。有人稱之為“自動化革命”,或“機器人革命”。

            這家服裝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迪克森說,“自動化機器能讓手機、電腦和電視的生產重返美國”。

            《華盛頓郵報》評論說,機器人發展目前已進入多方面應用的階段,包括運用在醫療手術和制造業,“由于機器人不用睡覺、休假、分心,也不會要求加薪,最終機器人將會比人力勞動成本便宜”。

            他們進而預測,由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化制造促成的這場新型產業革命,讓美國企業可以就地設立店家,創造各種產品,“美國的機器人不久就可以直接和中國勞工競爭”。

            對于本來就陷入工資成本上升、原料價格上漲、出口訂單萎縮的“低利潤陷阱”的中國企業而言,這不是個好消息。人與人競爭,可以依靠吃苦耐勞、少掙多干;可人與機器競爭,這些優勢恐怕就不復存在了。

            有人提出疑問:機器人會殺死中國制造嗎?

            圍堵“中國制造”

            用“機器人”打敗“人”,是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方法之一。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奧巴馬總統以及許多美國企業家,都在呼吁要“重新回歸制造業”,并宣稱未來20年將通過發展高端制造業,重構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

            美國由“去工業化”到“再工業化”的轉變,絕不是簡單回歸“美國制造”,而是為了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

            經過金融危機后的反思,美國人已經認識到長期“外包”政策,導致國內產業空心化,造成諸多社會弊病。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楊建文認為,發達國家終于搞明白了,高新技術和金融雖然能賺錢,但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而且門檻較高,因此廣大的社會中下層難以從經濟發展中獲益,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失業率高,引發激烈的社會矛盾與動蕩。

            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外包”的全球化分工,也逐漸顯露弊端。長期依靠廉價勞動力生產雖然造就了“世界工廠”,但低工資運行的模式越來越走不下去了,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凸顯。

            “外包”模式同時激化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內部矛盾,提高收入成為各國民眾的共同訴求。但是,受制于人力成本的限制,發達國家顯然不可能重新拿回那些“低利潤環節的制造業”,他們必須繼續“向高端進軍”,通過顛覆性的技術革新,把那些流失的傳統制造業“搶回來”。

            楊建文稱,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是通過搶占國際市場來實現的,通過政治、經濟、外交、軍事、貿易手段綜合運用,打組合拳,重心是攻市場占有額,從而帶動國內廠商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再帶動就業率提高,社會矛盾減緩。”

            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盟區成員國在緊迫形勢下就“再工業化”也正在達成一致。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塔加尼最近說,歐洲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要把這次危機轉化成機遇,就必須重振歐洲工業,因為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要貢獻者。

            歐盟委員會由此提出“新工業革命”理念,強調技術創新、結構改革,改變碳氫化合物為主的能源結構,更有效和可持續地利用資源,同時大力推進新的生產方式——包括機器人、數字技術、先進材料、可循環能源等新興產業。

            “這將對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形成圍堵之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在此前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歐美等國正在借“再工業化”重新搭起貿易壁壘,并且通過碳稅、勞工標準、社會責任等規則,重奪國際產業競爭主導權。

            他認為,前有發達國家搶占高端制造業,后有新興國家承接中低端制造業轉移,“中國制造”長期依賴的低成本的比較優勢逐步削弱,新的競爭優勢卻尚未形成。

            據統計,以制造業人員平均工資為例,目前越南大約是每月1000元人民幣,印度大概是600元,而中國東部沿海已經達到2500元至3000元。典型案例是,中國一度是耐克品牌最大的全球制造基地,生產了40%的耐克鞋,但目前越南超過中國成為耐克最大生產基地。

            用“機器人”武裝中國制造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國內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公司已經宣布,將在3年內啟用100萬臺工業機器人,主要目的是用于控制成本。他們甚至在山西晉城投資了機器人工業園,干脆自己生產工業機器人。

            自從“跳樓”事件發生后,該公司已多次上調一線員工工資,并且在內陸省份擴建工廠。富士康在內地雇傭的工人超過100萬,按計劃未來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將不少于工人。

            據分析,富士康目前使用的“低端機器人”——機械臂,每個成本在10萬元人民幣以上,這種機械臂能夠24小時連續工作,工作時間是普通工人的三倍。按照富士康普通工人年薪約為3萬~4萬元算,機械臂的成本,相當于雇用三個普通工人一年的成本,這樣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之后就能創造利潤。

            業內人士稱,中國勞動力工資不斷上漲推高了“中國制造”的成本,而“機器人計劃”如果實施成功,可能使富士康公司得以“突破對人工需求的天花板”,而實現“全球化戰略”。富士康已明確在巴西投資120億美元建廠,同時在越南和印度也已開始布局。

            因管理過于嚴苛而被廣為詬病的郭臺銘,計劃用“機器人戰略”來徹底改變富士康企業形象。他說,“我們希望人不再被機器控制,而是人來控制機器,把單調重復的工作交給機器人,讓員工解放出來。”

            的確,對于組裝加工蘋果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而言,在拋光、打磨、鐳射打標、焊接、噴涂等多個環節上,智能化的機器人能夠干得比人類更出色,它們也更適合在易燃、易爆等危險環境中作業。

            這應該是產業升級的大趨勢。“中國要成為制造業王國,成敗之舉在于把人口紅利變為頭腦紅利。”郭臺銘公開表示,隨著機器人的投產使用,人力將被轉移到更高的附加值上,那些不喜歡枯燥勞作的80后、90后年輕員工,會去學習操控機器人軟件、應用和維修,并變為機器人的應用工程師和軟件工程師。

            看樣子用機器人武裝“中國制造”的速度并不比美歐國家慢。2008年勞工成本上升,工業機器人開始在制造環節嶄露頭角,當年中國銷售達到7500臺,其數量是前24年銷售總量的三分之一。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黄线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公阅读| 非洲黑人最猛性xxxx_欧美| 影音先锋在线_让看片永远陪伴|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不卡| 岛国大片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电影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国产免费怕怕免费视频观看| 91制片厂制作传媒免费版樱花|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永久在线观看www免费视频| 四虎4hu永久在线观看| avtt2015天堂网| 亚洲综合免费视频| 韩国免费观看高清完整| www.午夜精品|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国产青年摘花xxx| 一本大道香蕉大vr在线吗视频|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激情按摩系列片AAAA|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 黄色网址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第3页| a级片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真正全免费视频a毛片| 四虎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韩国r级2020年最新|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91在线|欧美| 夜夜爽免费888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