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光大中華民族家教文化

          2022-02-07 13:0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鄯愛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委黨校教授)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教育,在家教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探討中華民族家教的內容、方法與特點,總結中華民族家教的經驗與規律,對當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傳統家教文化的內容

            家教文化源遠流長。《周易》中的《家人》《漸》《蠱》《節》等卦,便是最早講家庭問題的。之后,先秦的禮法,漢代的家法,六朝以后出現的家訓、家規、家儀,以及近人有關家庭教育的論述,都屬家教的范疇。此外,散見于經、史、子、集等中的大量有關家教的名言、名篇,無疑也是家教的重要組成部分。概括而言,主要包括:

            “教子義方、嚴慈相濟”的家教原則。家庭教育中,愛子與教子是一對矛盾。傳統家教在處理這對矛盾時堅持“教子義方、嚴慈相濟”的原則。“義方”,指行事應該遵守的規范和道理。《左傳·隱公三年》中說:“愛子,教之以義方。”《朱子治家格言》中說:“居身務期簡樸,教子要有義方。”愛孩子,就要教子以義,遺之以義,而不能喻之以利,遺之以利。

            家庭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最大難點就是如何實現“養”與“教”的結合,因此傳統家教強調嚴慈相濟。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教子》中列舉了一些溺愛害子的故事,深有感觸地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愛護和教育結合起來是家教的重要原則,“無教而有愛”,必將鑄成大錯。

            “孝悌勤儉、耕讀傳家”的家教規范。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家庭與家族的穩定發展和持續繁榮,因此以“孝悌”為中心的倫理教育、以“勤儉”為核心的品德教育以及以“耕讀”為主體的處世教育構成了傳統家教的主要規范。在倫理教育中,“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構成了主要規范;在品德教育中,包括孝親、明禮、勤儉、慎言等主要規范。此外,在立身處世方面,與古代的農耕社會與儒家崇學重教傳統相聯系,傳統家教重視耕讀傳家,將耕田與讀書看作理想生活方式加以追求,奠定了中華文明中淡泊明志,清廉高潔的生活情趣。

            傳統家教規范中,既有處理家庭、鄰里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又有憂先樂后、勇于擔當的家國情懷。當家教規范與家國大義產生沖突和矛盾時,遵循的是舍小德從大德的原則。如清廉在次序上優先于孝親。戰國時齊國田稷的母親在得知兒子拿來路不明的錢孝敬自己時說:“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致誠。不義之物,不入于館。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廉”“忠”優先于“孝”,傳統家教的原則非常鮮明。

            “以身作則、相機而教”的家教方法。魯迅在《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一文中說:“倘有人作一部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熏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熏陶”一詞,貼切地表達了中國傳統家教“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方法。在傳統教育思想中,老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正人先正己”,墨子“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素絲”說,都是強調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道理。顏之推在對子女的教育中也采用以身示范的方法,主張家長要表率示下。他在《治家》篇中說:“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明末清初的理學家孫奇逢在《孝友堂家規》中提出,“立家之規,正須以身作范”。

            傳統家教還注重相機而教。《顏氏家訓》指出:“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相機而教既包括因時而教,也包括因勢利導,因事而教。孟母“斷織”、曾子“殺豬”都是因勢利導,田稷母親拒收非法所得,借機對兒子進行廉潔教育則是因事而教的典范。

            光大傳統家教文化的途徑

            傳統家教文化是古人對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結晶,對傳統家教的內容、方法、途徑等,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將對于今天的家庭教育發揮重要作用。從具體路徑來說,應當從家庭自覺行動、社會大力倡導和國家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光大傳統家教文化的出路與對策。

            弘揚傳統家教文化,家庭要自覺行動,把品德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越自覺、越科學、家庭教育就越有效。解決現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需要讓品德教育回歸家庭教育的核心地位。傳統家教強調以德為先,把做人作為教育之根本,與“立德樹人”的現代教育理念具有一致性。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家長要增強傳承家教文化的自覺性,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潛移默化地融入日常家庭教育中,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弘揚傳統家教文化,社會要大力倡導將家教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要加大對家教文化的研究,對傳統家教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弘揚優秀家教傳統,要注意辨析與舍棄傳統家教中諸如等級觀念等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因素,將傳統家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的現代家庭教育體系。要加大對家教文化的宣傳力度,主流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在全社會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每一個家長確立起重視弘揚傳統家教文化的意識,讓每一個家長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

            弘揚傳統家教文化,需要寓教于法,寓教于樂,通過他律與自律的結合推動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國婦聯、教育部印發了《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于2021年10月23日通過,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要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契機,不斷完善維護家庭成員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功能發揮的法律體系,為光大家教文化提供制度保障。

            在注重寓教于法的同時,還要創新家教方式,寓教于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中國古代就非常注重禮樂并舉,將禮儀寓于游戲、歌舞和故事等藝術形式中進行教育。光大家教文化,要注重繼承寓教于樂的傳統,發揮美育的德育功能。此外,還要注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配合,將民族性、科學性、人文性、現代性等和諧地統一起來,真正實現家教文化的現代傳承,為時代新人的培育奠定堅實的家教基礎。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7日 15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二区一区| 国产在线ts人妖免费视频|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正能量网站不用下载免费观看视频软件|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91大神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男人免费桶女人45分钟视频|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播放| 19日本人xxxxwww|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欧美黑人videos巨大18tee| 啊公交车坐最后一排被c视频| 五月天亚洲色图| 夜夜爽免费888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电影| 亚洲美女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欧美破苞合集magnet| 免费的一级黄色片| 色狠狠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首页| 9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性xxxxhd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japanese孕交| 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韩国免费三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