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這是專門為你們量身定做的《臺胞消費者維權手冊》,里面有大陸關于消費者的一些法律常識,還有我們的熱線電話,在貿易過程中權益遇到侵害,可隨時撥打熱線電話。”3月13日,福建公安邊防總隊漳州支隊舊鎮邊防派出所聯合駐地工商部門借“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在臺輪停靠碼頭設立“臺胞消費者維權站”,向來靠臺輪臺胞講解維權常識。
今年2月15日,臺胞老梁向“臺胞消費者維權站”投訴,其在漳浦縣舊鎮某商店購買了一床蠶絲被,用了幾天后發現該被子質量不是很好,回臺灣后將該產品送檢,發現購買的蠶絲被竟為百分之百聚酯纖維滌綸,無任何蠶絲成分。舊鎮邊防派出所聯合舊鎮工商所檢查該商店,查實后該批產品被依法查處,臺胞消費者依法獲得賠償。據此,“臺胞消費者維權站”向臺胞發布了消費警示:消費者旅游購物,一要看經營者的營業執照,二要看商品及外包裝標志,三要看發票開具內容。
據悉,舊鎮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鹿溪入海口左岸舊鎮南沿,自古就是通商通航要道,與臺灣隔海相望,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是漳浦縣唯一一個對臺小額貿易港口,也是漳州市對臺小額貿易的前沿。舊鎮邊防派出所民警在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了解到,隨著兩岸經貿合作的加強,舊鎮臺輪停靠點出入港臺輪數量增加,來靠臺胞數量也增多,經貿往來日益頻繁。由于來靠臺胞常年在海上作業,維權意識較為淡薄,對大陸的法律法規亦不了解,臺胞在大陸飲食、住宿、購物等方面經常吃“啞巴虧”。同時,許多臺貨商店銷售的臺貨并非正宗,個別不法商販更是“掛羊頭賣狗肉”,侵害了臺灣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嚴重損害兩岸經濟貿易關系。
針對這一情況,舊鎮邊防派出所官兵創新服務機制,立足對臺港口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聯合駐地工商部門,把“維權課堂”搬到碼頭,設立“臺胞消費者維權站”,切實維護臺胞利益,扎實走好群眾路線。其間,該所官兵與工商部門干部同臺胞們坐在一起,零距離交流,通過組織召開消費者知識宣講會、發放消費者維權宣傳單、填寫消費者調查問卷等方式,詳細分析臺胞在大陸經貿交易中遇到的各類消費和法律問題,并分別提出具體的法律解決途徑和合理建議,同時還就勞資糾紛、消費者權益等臺胞們普遍關心的話題一一進行解答。
據悉,該服務站專門受理臺胞消費維權咨詢和申訴,并開通服務熱線,24小時為臺胞提供維權服務,努力做到臺胞臺商“有申訴就有辦理,有辦理就有答復”,全力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他們還打破消費維權空間上的限制,聯合工商部門依托互聯網,建立了臺胞網絡維權服務平臺,讓臺胞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舉報、申訴。如今,一個集現場、熱線、平臺、網站、QQ、微博“六合一”的消費維權網絡全面鋪開,越來越多的消費投訴在這個覆蓋廣、多層次的網絡完成,實現了調解“信息化”、維權“零距離”,贏得了廣大臺胞的好評。(記者吳亞東)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