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烏克蘭以及歐洲部分地區近日連續遭遇罕見高溫和干旱天氣,導致農作物大幅減產,在芝加哥商品交易市場,小麥等糧食期貨價格創13個月來的新高,全球糧食危機隱憂再現。
高溫干旱給俄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目前,共有27個地區遭受嚴重旱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1000萬公頃農作物絕收,這相當于全國農作物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據悉,這是俄羅斯近40年來遭遇的最嚴重旱災。俄經濟部把糧食產量預期調低至不足8000萬噸。一些分析師認為,全國糧食產量恐怕難以超過7000萬噸。
芝加哥交易所預計,全球小麥等大宗糧食作物產量今年將下降1.6%,為3年來最低。國際谷物理事會把2010年至2011年全球小麥產量預期從6.64億噸下調至6.51億噸。不過,調低后的預期值在歷年紀錄里仍列第三。
受糧食減產預期影響,小麥9月份期貨價格上漲1.7%,玉米、大豆的期貨價格也節節攀升。
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署公布的數據,全球主要農作物價格指數6月為163點,僅比2008年的最高值低15%,大米價格6個月內上漲了277%。在國際能源價格依然居高的情況下,大量農作物被用來制造乙醇和生物燃油,進一步加劇了糧食市場的緊張,糧食危機已隱約顯現。在墨西哥,玉米價格過高,墨西哥玉米餅也跟著漲價,居民怨聲載道。海地、埃及等全球30多個國家因食品短缺而引發騷亂。
不過,路透社認為,由于前兩年全球小麥豐收,儲備充足,俄羅斯及黑海地區目前的干旱還不足以對全球糧食市場的整體供需狀況產生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