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中央日報》網絡版23日的“透視集”文章說,來臺觀光的大陸游客帶來了令許多臺灣商家向往的“商機”,卻也同時顯露了一些臺灣人心中的了矛盾情結。例如,當大陸觀光客大手筆消費時,有人有了酸意,說有錢有什么了不起;然而當“臺獨”分子說這些大陸游客很囂張的同時,島內民調卻顯示,臺灣人很期待更多大陸游客,更多消費。
文章指出,消費是否要需要一直把意識擺在最前面當門神,平民百姓心里想的可能跟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臺獨”者,大大不同。在金融海嘯的肆虐下,全球經濟廣受波及,各國政府和地區刺激消費、增加民眾的收入惟恐不及,想盡辦法要吸引外來的觀光客,像“臺獨”者這樣,用盡力氣要把來訪的觀光客趕出去的,應該絕無僅有;“臺獨”主義者跟民眾的荷包過不去,這樣的心態和作為,當真符合臺灣的現實與需要嗎。
文章說,民進黨執政時候雖曾推出觀光客倍增計劃,但執政八年,卻毫無建樹,別說倍增,觀光客根本是不增反減,讓臺灣的觀光產業民不聊生。這樣的政黨有什么資格對大陸游客觀光說三道四?如果真有本事吸引“非陸客之外”的游客,民進黨何不“做”出來給大家看呢?
文章說,更何況,大陸游客也是觀光客的一環,他們并不是“外星人”,當日本long saty的觀光客對臺灣提出嚴格的批評甚至是嚴厲的批判時,臺灣的觀光產業謙卑受教,并尋求改進之道,當大陸游客在臺灣大方消費時,卻被認為是傷了臺灣人的尊嚴,這會不會太矛盾了些?臺灣人有這么“嬌貴”嗎?如果臺灣人真的那么不歡迎大陸游客客,人家當然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搞清楚狀況,現在全世界都在積爭取各式各樣的消費,以這種態度去服務消費者,誰曰不宜?這跟自尊又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