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以“用法治撐起網絡的藍天”為題,撰文指出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系統認真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邀請社會各界代表開展座談,共同致力于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努力實現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人民網,10月28日)
剛結束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全程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詳細描繪了法治中國新圖景。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新時期指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綱領性文件,也為“依法治網”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法律規章。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城市還是廣大的農村,網絡變得非常普遍,可以說網絡的使用無時無處不在。數據顯示,今天的中國有6億多網民、5億手機網民,有400萬家網站,每天在網上流動的信息達200億條,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
網絡的普及,不但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極大提高了人類獲取信息的能力,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高效,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正成為了一個“地球村”。然而,由于互聯網技術走入千家萬戶畢竟才短短半個世紀,人類對這個全新事物的事物一開始并不全面深刻,加之互聯網在管理上難度較大,導致網絡管理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如今的人們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對網絡中充斥的各種虛假信息、網絡侵權、虛假廣告、淫穢色情等厭惡至極。更糟糕的是,一些利用網絡實施的違法犯罪不僅影響到了網民以及廣大普通民眾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而“斯諾登事件”更促使人們反思,網絡技術的落后和管理的混亂甚至有可能危及國家的安全與穩定。
綜上可知,監管好、發展好互聯網,特別是加強網絡法治建設,關系到了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依法治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未來的世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人們工作和生活對網絡的依賴也進一步提高,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必將高度融合,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立法治中國的今天,網絡絕對不應該成為法治的“盲區”。(中國臺灣網網友:弘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