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盡管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兩岸長時間隔絕造成一些分歧,青年人成長的環境不同,對世界的認知存在差異,但是當下中國的發展需要更多的青年人能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國家的未來,思考如何建設自己的未來,如何為中國的未來做出貢獻,冷靜審視,心懷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兩岸的青年人也應該彼此尊重,多多溝通,攜手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那么青年人應該如何開拓自己的未來、建設我們的和諧社會呢?由于兩岸文化的差異,大陸青年人的現狀也許只是一種青年人成長過程中的表現形式。如今,人們的文化水平總體而言逐漸在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也越來越多,這應該也是在我們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好現象,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有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建設好自己的未來,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同時,也就給我們的國家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在我們每個人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的過程中,青年人也必將發揮特殊的作用。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青年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當好這個生力軍,需要我們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魂。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其燦爛的思想光輝,獨特的價值體系蘊含著鏈接古今開啟未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兩岸青年應該通過勤奮學習去發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寬廣的視野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增強文化自覺,推動時代進步。當好這個生力軍,需要我們共同體驗中華文化,兩岸文化同源,兩岸人民同根,我們應該融洽合作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處于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中華民族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今天的我們正處于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不斷變革的新時期,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正在煥發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展現出偉大復興的光明景象,兩岸青年為之倍感驕傲,又深切感受到責任重大。民族復興是時代賦予兩岸青年的重大責任。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兩岸的青年人需要在交流中不斷溝通,互相包容,彼此尊重,開闊胸襟,敢于擔當,從文化、經濟領域開始,激發青春創造活力,匯聚青春力量,緊密團結,踴躍投身到兩岸交流的合作潮流中,共敘中華情,共筑中國夢!(中國臺灣網網友:邸澤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