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的未來在哪里?
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青年人像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的青年人擔負著國家、民族復興發展的重任,人們對于青年人給予了厚望。但是,總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與現象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與網絡。關于青年人缺乏理想,喪失斗志,成為拜金一族,啃老一族的爭論甚囂塵上。
關于80后是“小皇帝”一代的看法曾普遍流行過,獨生子女一代是否能承擔的起建設國家的重任也曾引人關注。青年人,以及即將成為青年的少年們背負了太多的話題壓力。
而在自身而言,青年人又承擔了太多的壓力。艱難的生活使得一些人失去了理想與夢想。工作、住房等嚴峻的問題。這看起來確實是時代賦予的艱難。
青年人的未來如何,又會受到時代怎樣的影響?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青年人面對的不僅是時代的變遷帶來的變化,還有自己成長帶來的困惑。
青年人的未來與時代密切相關。因為他們的成長浸透了時代的印記,無論是他們的思維,理想,全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們成長環境的影響。一個時代帶給了青年人什么,青年人就會在接下來回饋這個時代。正如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的那樣,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本身畢竟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青年人的理想與未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帶有明顯的時代的印痕。
但是,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就明確地指出的那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時代自有其變遷的規律,但這并不是說人在其面前一無是處,只能任憑其擺布。人畢竟是有主觀能動性,尤其是朝氣蓬勃的青年人。
“這是最好的時代”,亦或是“這是最壞的時代”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青年們的主觀能動性。你若是奮發有為,無論怎樣的時代對你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時代。你若是消沉墮落,再輝煌的時代對你來說都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青年人的未來,受到時代的影響,但青年本身又有自身改變時代的能量。有這樣一句話,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青年人的未來最關鍵的在于對時代與自身的把握。
我想,只有樹立自身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會從青年人的心底里發出強大的力量,去適應這個時代,甚至去改變它。這樣,青年人的使命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吧。(中國臺灣網網友:李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