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憲:臺南市議長選舉爭議之來龍去脈
臺南市議會議長選舉一事引發關注,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楊立憲在華廣網刊文詳細分析臺南市議長選舉爭議的來龍去脈,分析民進黨失敗之原因,并指出,臺南市議長選舉風波并不單純,暴露了民進黨內部的矛盾及賴清德市長的軟肋,挑動了藍綠對立的敏感神經,也提出了諸多法律與學理上的問題,后續發展及其對政壇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全文內容如下:
最近,臺灣國、民兩黨圍繞臺南市議會議長選舉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要判斷這件事的是是非非,必須首先弄清它的來龍去脈,筆者為此特撰寫此文。
臺南市議長選舉爭議的主要經過
去年11月29日,臺灣舉行了史上首次“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民進黨大勝,在總共22個縣市長中拿下13席,比上屆選舉增加了7席,而國民黨僅拿下6席,較之上屆減少9席,特別是在占全臺人口、預算七成多的6個“直轄市”中,國民黨只拿下1席,民進黨則贏了4席,剩下 1席是無黨籍。有人以國民黨“輸到脫褲子”來形容,黨主席馬英九因此宣布辭職。
12月25日,各縣市議會舉行正副議長選舉,結果發生大逆轉:國民黨拿下17個縣市議長席位,民進黨僅拿下3個縣市議長席,無黨拿下2席;6個“直轄市”中,國民黨拿下5個,民進黨僅拿下高雄市1個。對于這樣的結果,雖然再次令人跌破眼鏡,但并沒有太多的不可理解,因為選舉政治就是如此,只要符合游戲規則,什么結果都要面對和接受,何況國民黨在基層的實力本來就強于民進黨。然而,臺南市議長選舉結果卻是個例外。
臺南市屬于6大“直轄市”之一,系由以前的臺南縣和臺南市合并組成,歷來是綠營的大本營。民進黨從1993年開始在臺南縣執政,1997開始在臺南市執政,已連續執政20年左右,在此過程中國民黨的勢力逐漸萎縮。2014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原民進黨籍市長賴清德以72.9%的高得票率獲得連任,國民黨候選人黃秀霜僅獲得23%的選票;在臺南市議會方面,總共57席中,民進黨獲28席,國民黨16席,臺聯黨1席及無黨籍12席,選后1名無黨籍議員宣布加入民進黨,使民進黨籍議員增為29席,已篤定過半,只要一票不跑,正副議長均屬民進黨“囊中之物”。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防止賣票跑票,民進黨中央及賴清德市長事前還是做了周密的部署,要求所有黨籍議員必須遵守“一致性投票及被監督”的紀律,即票投黨提名的前議長賴美惠、副議長郭信良,投票時要做到“技術性亮票”,讓場外監督員看到自己所投人選;投票日賴清德還親自到場坐陣觀選接近4個小時。但選舉結果還是發生了意外:國民黨推出的議長候選人李全教獲得了29票宣告當選,而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賴美惠僅獲得26票宣告落選。這樣的結果對于民進黨而言,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僅高層震怒,賴清德“臉色鐵青”,支持者也在網絡上罵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