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臺灣藍綠勢力版圖
隨著臺灣“九合一”選舉的日益臨近,島內輿論對其的評論也越來越多,今天,臺灣《中華日報》與《工商時報》都各自通過社論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一個擔憂選情如此之冷,另一個則擔憂選舉中的不正常現象何時才能休。
無奈:選舉萬歲?
臺灣《工商時報》今天的社論說,臺灣號稱(或自稱)亞洲最進步的民主地區之一,卻每次選舉都老套重復,其中最常見和最嚴重的應屬政策買票和人身攻擊,今年看來也不例外。
社論列舉了島內最近一個被認為與選舉有關的“疑似政策買票”案例——淡江大橋的動工。這個談了20多年的大橋,被譏為“淡江浮橋”,因為每到選舉期間就被大做文章,只在選舉期間“浮出”水面,選舉后就沉入淡水河里。此次終于趕在選舉前開工,固然有助于改善淡水與八里之間的交通問題,然而因為淡江大橋匝道土地尚未被征收,都市計劃也還沒完成變更,趕著選前開工,難免被質疑是政策買票。
此外,該社論還痛斥了臺灣選舉期間最常看到的人身攻擊。社論說,我們當然希望候選人個個人品端正、學驗豐富,甚至符合各大學“敦品力學、愛國愛人”或“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等校訓。然而,符合這些標準的圣賢人是否就是好公仆?這也未必;相反的,個人私德有爭議,是否就一定不具備服務公職的能力?這也不盡然。以法國總統奧朗德為例,他至今未婚,兩性關系極其復雜,但法國選民只看中他的治國能力在臺灣的候選人,即使私德沒問題,都還可能被抹黑,過去也曾發生多起因被抹黑而落選的案例。因此,我們期盼選民們能以治理能力來選擇公仆。
在現行的政黨政治下,選舉人的政見事實上應是所屬政黨的政見。過去歷屆選舉,各政黨及其候選人亂開社福支票,不勝枚舉。此種不正常現象,我們只能說:選舉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