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21日在浙江烏鎮落下帷幕。今年被很多媒體人稱為“媒體融合年”,面對新媒體的全面沖擊,“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很多傳統媒體的當務之急。面對此情此景,叫好者有之,唱衰者亦不在少數。其熱火程度引起廣大關注。
近年來,民眾眾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興趣點的日新月異,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新聞傳播從“鉛與火”“光與電”走到了“數與網”。新媒體發展之快、覆蓋之廣超乎想象,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獲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將互聯網作為了解社會的重要窗口。
新媒體重塑社會輿論生態
新媒體重塑了社會輿論生態,重建了公眾參與方式,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專業壁壘”,消融了媒介之間、地域之間、人群之間的邊界。面對公眾表達欲望的空前釋放和網絡上魚龍混雜的碎片化信息,只有以開放自信的心態科學理性地面對,才能更加及時準確把握社情民意,有針對性地做好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宣傳工作。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說,網絡普遍應用以來,人類世界備受這場科技革命影響,以下是兩個較為顯著的例子。
一、以網絡為主要傳輸管道的“新媒體”異軍突起,成為大眾傳播業界的寵兒,短短十幾年,竟然把一個多世紀以來緊緊掌握信息流通和社會監測權的“傳統媒體”硬生生地擠向市場的邊緣,只能在“不創新,即毀滅”的威脅中惶惶度日。不論歐美國家或兩岸社會的新媒體產業都飆速成長,與電視媒體分庭抗禮。未來,新媒體,包括計算機網站與移動媒體等,將成為最具實力的主流媒體。
二、由于網絡的便捷特性,虛擬的遠距交易模式廣為流行,使得電子商務成為當前最夯的商貿發展。今年9月間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備受矚目;近年來在大陸,11月11日(光棍節)已成為“購物狂歡節”,號稱“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購物節日”,今年更刷新歷史紀錄,據報導,數以億計的網民等到午夜零時的鐘聲一響,便開始瘋狂下單,24小時內總交易金額相當于新臺幣2850億,高于臺灣全年電商市場規模的三分之一。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國大陸幅員遼闊、市場胃納量巨大、網絡寬帶覆蓋普及、政府鼓勵政策等,乃致“網絡購物”大行其道,深受消費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