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幕后" />
這次大陸舉辦APEC會議,最讓臺灣注意的是大陸與韓國宣布已完成FTA的談判,雙方即將進行簽署。截至目前為止,大陸與韓國FTA的內容尚未公布,到底有多少納入降稅清單,產品的降稅期程為何,仍然是未知數。然而,臺灣內部卻有兩種聲音。
一種聲音是臺當局與企業的憂慮。臺當局已發出警語,大陸與韓國的FTA將對臺灣經濟產生沖擊。臺當局“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在“立法院”內表示,若陸韓雙方關稅降為零,互相開放50%服務業,陸韓FTA生效第一年,若兩岸貨貿及服貿尚未簽署完畢,將使臺灣GDP下降0.5%。企業界的聲音則以郭臺銘為代表,他認為臺灣在國際貿易市場本來走在韓國前面,但因為服貿尚未過、貨貿尚未簽署協議,本來領先變成落后,也將是外商投資者未來投資轉向的參考指標。
民進黨則似乎毫不憂心,還認為臺當局夸大影響,是在恐嚇人民。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1日發表評論認為,雖然大陸與韓國FTA內容尚未公布,但依常理可以推測,大陸不對臺灣開放的項目,大概也不致于對韓國開放,這些項目可能包括政府仍在極力爭取的面板、工具機、石化業、以及汽車整車等等。在這樣的基礎條件上,其實從經濟學的最簡單只是就可以了解陸韓FTA對臺灣產業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