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一條朋友圈內測廣告1月20日上線后,1月25日晚間,微信朋友圈廣告正式上線了,寶馬中國、VIVO智能手機和可口可樂三家廠商成為首批廣告主。一時間朋友圈廣告成了熱門話題,有人為看不到廣告黯然神傷,有人自詡土豪卻因沒看到寶馬廣告而懊惱。但熱議背后,朋友圈加快商業化也引發了影響微信生態殺雞取卵的擔憂。
□熱議
用戶以廣告論“贏家”
前天晚上,真正的官方朋友圈廣告上線了。由于用戶群屬性不同,每個用戶僅能看到其中一個品牌廣告,甚至有的用戶一條都沒看到。
當晚大約9點,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興奮地更新朋友圈:“微信朋友圈廣告終于來了,有人看到的是寶馬,有人看到的是可口可樂,有人看到的是VIVO,果然是智能匹配,看到的各不相同。”
消息稱,微信朋友圈的第一批廣告是在對用戶紅包現金流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投放的,2014年紅包流量1000元以下的集中投放可口可樂品牌廣告,1000-10000元集中投放VIVO品牌廣告,10000元以上科技新貴和高富帥朋友圈投放BMW品牌廣告。但微信方面對此不予置評。
不過,也有不少用戶對朋友圈廣告的精準度提出質疑,某知名人士稱,自己什么廣告都沒看到,但他的助理和司機都看到了寶馬廣告。自詡白領的用戶任先生對自己只看到可口可樂的廣告也表示不滿:“我今天明明剛在朋友圈發了條信息說我中了三十萬啊!難道微信這么厲害,看出來我說的是假的了嗎?”
“今天騰訊恰恰把寶馬的廣告全都投給了草根。”沒有看到寶馬的網友戲謔,因為只有草根才會因為收到寶馬的廣告而沾沾自喜,繼而會含蓄地在朋友圈炫耀,從而達到二次傳播的目的。
有意思的是,一些山寨朋友圈廣告穿著“馬甲”出現了。波音、龐巴迪、保時捷等不知真假的賬號頓時橫行朋友圈,一些微信用戶通過把頭像和姓名改成某品牌LOGO和名字進行創意營銷,還有一些山寨的寶馬、VIVO等散發促銷鏈接和二維碼,讓騰訊官方不得不發聲明提醒,真正的官方朋友圈廣告右邊有“推廣”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