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輝煌30年:九億農民昂首邁進新時代

          時間:2008-10-06 08:48   來源:人民日報

             1978年冬天,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悄悄地簽訂了“包產到戶”的“契約”,由此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序幕的一角。發軔于農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擋的磅礴之勢推向全國。30年間,神州大地的廣袤鄉村經歷了歷史性的變革,9億農民邁進了富裕文明的新時代。

            告別貧困向富裕文明邁進

            “實行‘大包干’以前,生產隊分的糧食少得可憐,大家經常忍饑挨餓。實行‘大包干’后,我們生活越來越好。現在,半數人家住上樓房,冰箱、彩電、手機已是平常物。”安徽明光市潘村鎮錢西村農民企業家錢永言說。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有2.5億農民溫飽不能保障。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為中國農民的偉大創舉,不僅促成了我國農業增長的“黃金時期”,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了上億人的溫飽問題,成為人類消除貧困史上的一個奇跡。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國農民的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前,我國有近半數農村人口喝不到達標的飲用水,這些年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僅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就解決了近2億人喝清潔水的問題,到2015年,所有農民的“喝水”問題將得到基本解決。

            30年前,農民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現在農民腰包漸鼓,不僅穿衣服講究了,并且有更多的余錢投向住房,如今在農村,磚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樓也不稀罕,一部分農民還在城里買了商品房。30年前,農民向往的“大件”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三轉一響”,而今,平板電視機、自動洗衣機、電腦等高檔消費品進入尋常農家,小汽車也已進入部分富裕農戶。

            30年前,即使在平原地區的農村也基本都是土路。如今,絕大多數村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車,田間地頭也修了機耕水泥路。截至去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過300萬公里,鄉鎮通公路率達98.54%,建制村通公路率達88.15%。

            10個“一號文件”開啟劃時代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發布了10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奏響了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的主旋律。

            從1982年到1986年,中共中央連續5年發出“一號文件”,對農業和農村改革發展作出戰略部署,正式肯定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鼓勵農民面向市場,發展商品經濟,確立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逐步取消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推進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鄉鎮企業和建設小城鎮。

            這5個“一號文件”,激發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民收入增長帶來了強大的動力,開創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據統計,1978年到198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年均遞增17.71%,其中1982年的年增長率為19.9%,為歷史最高。從1978年到1988年,糧食總產由4000億斤增加到8000億斤,創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跡。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鄉鎮企業成為中國經濟中最活躍的部分,全國工業產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農村的改革和發展不斷面臨新的難題。特別是從1997年開始,農民收入增幅連續4年下降。“有飯吃,缺錢花”,“吃飽了飯,看不起病,讀不起書”,城鄉發展嚴重失衡,農村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在一度縮小后又進一步擴大。

            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中國農村改革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04年至2008年,中央連續出臺5個“一號文件”,主題分別是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實行城鄉統籌的戰略決策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強調農民增收,給農民平等權利,給農村優先地位,給農業更多反哺。這5個“一號文件”共同形成了新時期加強“三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體系,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數據顯示,農民人均收入增速由2003年的4.8%提高到2007年的9%。這5年,被公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發展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干部群眾心氣最順的時期之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速

            正當億萬農民享受黨的惠農政策帶來的實惠和喜悅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重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吹響了鼓舞人心的進軍號角!這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導下的農村綜合變革的新起點。中央提出五句話20字的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新農村建設蓬勃興起,全面提速。

            “多予”——明顯加大了對“三農”的扶持力度。過去5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達1.6萬億元,相當于前10年的總和,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制度,開創了直接補貼農民的先河;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推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與推廣,減輕了農民看病就醫的負擔,目前已覆蓋全國98%的縣(市、區),受保障農民超過8億;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更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此外,到去年年底,全國所有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已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國農村低保人數達到3688萬人。

            “少取”——全面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農業特產稅。

            “放活”——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加快,林權改革進展順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臺;農民工權益保護和服務工作加強,推動了城鄉平等就業的進程……

            好日子還在后頭

            30年間,我國農村經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轉變,農業正從傳統農業邁向現代農業,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新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在成為統籌城鄉、以城帶鄉、加快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成為整合力量、匯聚資源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載體。

            好形勢來之不易,保持好的發展勢頭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目前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農村改革仍要繼續爬坡。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將目光聚焦“三農”,將就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做出新的戰略部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征途中,廣大農村的面貌必將日新月異,億萬農民的生活必將越來越好。(夏 珺 于 猛)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国产a级a毛片无卡|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久青青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澳门特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 香蕉视频在线网址| 女人被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福利视频导航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100款夜间禁用b站软件下载| 好爽好紧好大的免费视频国产 | 欧美va天堂视频在线|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白袜脚足j棉袜在线观看|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性感的瑜伽教练|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国产在线播放你懂的|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在线精品小视频| 一级做受视频免费是看美女| 日本在线|中文|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八戒八戒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被男按摩师添的好爽在线直播| 国产第一页在线播放| 91亚洲va在线天线va天堂va国产| 好大好深好猛好爽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在线婷婷| 欧美性生活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