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網絡在線課程五花八門 遇到偽劣的知識產品咋辦?

          2021-01-22 08:4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教學質量難以保障 線上老師能力存疑
          遇到偽劣的知識產品咋辦?

            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課堂可以搬到線上,網絡課堂開展得如火如荼。尤其短視頻等新媒介的興起拓展了知識邊界,更突破了傳統教育從業者的范圍,似乎人人都能開課。其中有人是高手,有人則是充數的“南郭”。

            教學水平不“在線”

            “新聞=牛死(news),果汁=豬死(juice),牙齒=兔死(tooth),地球=餓死(earth)……”在短視頻平臺,類似的“搞笑學英語”片段有很多,有些甚至頗受歡迎,視頻博主們還收獲一批粉絲。但笑過之余,人們也不禁發出疑問:英語真能這樣學嗎?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傳播知識、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網絡使有價值的內容沖破教室圍墻,迅速廣泛地傳播,也為非專業教育人士提供了分享知識和經驗的舞臺,但前提是分享者自身有真才實學,若僅憑渾水摸魚、濫竽充數,難免讓人大跌眼鏡。

            為了節省接送孩子的時間,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劉女士最近給兒子報了網課。“在課上可以和外教對話,希望他從一開始就能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劉女士說。

            然而,初衷并未實現。試聽課上,感覺還不錯,可到了正式上課,問題就出現了。“安排的外教不固定,導致孩子需要反復適應。”劉女士說,她最不能忍的是,外教的能力參差不齊,有的水平根本不“在線”。

            和劉女士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正在北京讀大四的小郭。“我從小就有當老板的夢想,打算畢業后創業闖一闖。”小郭告訴記者,他偶然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有指導創業的課程,于是抱著學習的心態掏了錢。聽了一段時間后,他才發現其中的內容多是粗制濫造,根本沒有實際價值。“講課的老師看起來既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也缺乏在商場實戰的經驗。”

            記者調查發現,外語學習、職業資格考試等在線課程五花八門,不少消費者反映課上頻現明顯錯誤、課程質量難以保障等問題。

            知識產品很難標準化

            海量的知識和零碎的時間,加上移動支付普及,讓知識付費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防疫期間,線上學習需求高漲,“南郭先生們”有了可乘之機。據調查,74.7%的受訪者購買知識類產品后遇到過與預期不符的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所謂的“老師”往往是利用了人們追求速成的心理需求,用“10天輕松搞定口語”“30天快速拿下證書”等博人眼球的話語引發關注。實際上,課程設置并不科學合理,教學方法也很奇葩。與其說注重效果,不如說看重收益。

            部分老師的教學資質和履歷摻水嚴重。他們通常把簡歷包裝得光鮮亮麗,打造名師“人設”,比如,從某國際名校畢業,曾在某頂尖大學任教,在某學科領域深耕多年、頗有建樹等。有的還在教師合格證與資格證上做手腳。

            客觀來看,與實物商品不同,像課程內容類的知識產品很難標準化。對零基礎的消費者而言,課程質量和教學水平很難評判,這也為網絡課堂的監管增加了難度。

            專家們表示,知識在線上普及,人們希望看到更多有價值的“干貨”,而不是打著教學旗號騙人牟利。

            在線課堂除了學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一開始路子走歪了,后面想改就難了。”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于艷新說。

            消費者須提高分辨力

            “數字經濟呈現出來的一個特點就是虛擬場景交易。”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在此場景下,有些機構以次充好、偷工減料,導致線上課程不符合預期,這就需要平臺介入監管,提升透明度。

            在老師教學資質上,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已發布《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應在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包括外籍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

            業內人士表示,為知識付費也屬于消費行為,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保護。如果人們在上課過程中發現被欺騙,發現課程內容與宣傳內容不符,機構有可能涉嫌虛假宣傳,消費者應及時保留證據,依法維權。

            面對魚目混珠的網絡課程,激濁揚清才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顏旭建議出臺紅榜制度,定期對符合規范、有良好資質和能力的線上機構進行公示。

            “一旦有教師無證上課等違法違規行為,還應嚴肅查處并將其列入黑名單。”中國法學會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

            對于新媒介上的視頻博主,專家們認為,一方面政府部門和平臺應強化日常監管,增加舉報途徑,如發現違法違規及時查封;另一方面,消費者更須擦亮雙眼,提高分辨能力,避免上當受騙。

            史志鵬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护士xxxxx| 美女扒开屁股给男人看无遮挡| 欧美金发白嫩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国产电影| 欧美日韩亚洲区久久综合|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的和子乱拍免费视频| 国产线路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播放日本爽快片| 五十路亲子中出中文字幕|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www成人看片| 男女交性特一级|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chinese国产xxxx实拍|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免费超爽大片黄| 竹菊影视国产精品| 好爽好紧好多水|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俺也去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怡红院在线视频精品观看| 亚洲性生活网站|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官网| 大胸年轻的女教师5中字| 五月天国产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无毒不卡| 国产成人cao在线| japonensis19一20刚开始的| 欧美v在线观看| 午夜剧场一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