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3位兩彈一星元勛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

          2016年05月30日 01:03:38  來源:法制晚報
          字號:    

            23位兩彈一星元勛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

            “兩彈一星”部分元勛合影

            原標題: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離我們而去

            記者/李洪鵬

            據央視報道,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于2016年5月27日12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觀海內參記者統計發現,截止目前,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已有17人離我們而去。

            “兩彈一星”功臣中17人辭世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分別為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錢學森、朱光亞、黃緯祿、屠守鍔、王大珩、程開甲 、王希季、于敏、孫家棟、任新民、陳能寬、周光召。

            觀海內參記者梳理發現,目前23位“兩彈一星”功臣已有17位辭世。

            其中,姚桐斌于1968年辭世,是這23位功臣中最先離開我們的。姚桐斌曾主持制訂了該所的發展方向與規劃,領導和參加了數百項課題的預先研究和研制,取得了大量的新產品及其他科技成果,為我國導彈與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貯備。在培養科技人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績,為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姚桐斌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而錢學森去世時,多位國家領導人都參加了他的遺體告別儀式。足以證明錢學森為我國做出的卓越貢獻。

            2011年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也是“兩彈一星”功臣的朱光亞辭世。2004年12月,為表彰朱光亞對我國科技事業特別是原子能科技 事業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將我國國家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陳能寬:中國核武器爆轟物理學的開拓者

            陳能寬:中國核武器爆轟物理學的開拓者

            在“兩彈一星”的功勛冊上,有這樣一位特別的人物,在長達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里,他隱姓埋名不為人知。旁人以為,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受命參與原子彈研制中最為關鍵的“爆轟物理試驗”之時,他卻從未接觸過炸藥,甚至連雷管都不知為何物。然而,他卻不辱使命,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攻克了世界級的技術難題。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金屬物理學家陳能寬。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他曾在美國留學也有機會留在美國,他卻毅然回國。“美國的科研和生活條件這么好,你非走不可嗎?新中國那樣窮困!”美國的同事、朋友對陳能寬急于回國很不理解。

            “新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沒有理由不愛她。這種誠摯的愛,就像是被愛神之箭射中了一樣,是非愛不可的,正如魯迅的詩句所說,我是‘靈臺無計逃神矢’啊。”陳能寬沒有忘記,自己年少時曾許下“知識報國”的那個宏愿。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使命。因為是機密任務,陳能寬不知該如何向妻子解釋自己將肩負的責任,他只是說:“如果組織讓我去一個你找不到,我也不能跟你聯系的地方工作,你會理解嗎?”

            自他接受任務的那一刻起。對于家中妻子而言,陳能寬就變成了一個個抽象的信箱號碼,她從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身處何方。

            陳能寬是中國核武器爆轟物理學的開拓者,為中國核武器的研制和國防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立下功勛。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及核武器的發展研制工作中,主要領導組織了核裝置爆轟物理、炸藥和裝藥物理化學、實驗核物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

            陳能寬參與了中國大部分核試驗的方案制定和組織領導工作。他把視線投向核試驗爆炸方式的轉變,將核爆炸方式從空爆、地爆逐步轉向平洞和豎井試驗。每次核試驗,都會面臨許多新的技術難題,都會使陳能寬和他的研究團隊付出極大的努力和代價。每一次的成功都來之不易。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開展一次核試驗耗資很大,不夸張地說,很多數據是千金難換。在核武器研制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我國是開展實驗次數最少的國家,總共只進行了45次核試驗。相比起蘇聯和美國上千次的試驗次數,我們只是他們的零頭。我國科研人員“一次實驗,多方收效”,走出了一條具備中國特色的核武器科技發展道路。而陳能寬在這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元勛們有三對是校友

            觀海內參記者梳理發現,目前23位兩彈一星功臣僅6人健在,這6人為程開甲、王希季、于敏、孫家棟、任新民、周光召。

            于敏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后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希季是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組織者之一。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提出中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

            孫家棟是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他擔任東方紅三號通信廣播衛星、風云二號氣象衛星、中巴資源衛星三個我國第二代應用衛星工程的總設計師,負責上述三個工程大系統的總體設計、技術決策和技術協調。被業界公認為中國的“衛星之父”。

            任新民是導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制和發射工作。

            周光召參與并領導開展了爆炸物理、輻射流體力學、高溫高壓物理、二維流體力學、中子物理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具有實際價值的重要成果,這些成果為弄清核武器產品內部的運動規律,為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奠定了基礎。

            程開甲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試驗中作出突出貢獻。開創、規劃領導了抗輻射加固技術新領域研究。是中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

            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江蘇和浙江籍人各6人,安徽3人,湖北和湖南各2人,云南、遼寧、河北、山東各1人。錢三強、屠守鍔同為浙江省湖州市人,程開甲和楊嘉墀同為江蘇省吳江縣人。

            除朱光亞外,彭桓武也是湖北人。他1915年生,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領導并參加原子彈、氫彈的原 理突破和戰略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工作,在中子物理、輻射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爆轟物理等多種學科領域取得了對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的一系列理論成果, 并為中國核事業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

            記者梳理發現,除錢驥、周光召、于敏3人,其余都在國外學習或工作過。

            錢驥1943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師范學院;周光召1951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因杰出成就后被多所世界知名大學授予榮譽博士稱號;于敏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并兼任助教。

            而在留學經歷中,元勛們有好幾對校友,屠守鍔和錢學森都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彭桓武和程開甲都曾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任新民和朱光亞都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留學。錢學森和郭永懷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并留校工作。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 分分操这里只有精品| 高清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一线高清视频在线观看www国产|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日本| 青青草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www.五月天婷婷|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v| 可爱男生被触手入侵下面| 高清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peeasian人体| 成年大片免费视频|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在线看| 粉嫩大学生无套内射无码卡视频 |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呻吟| 成人污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性猛交xxxxx按摩欧美|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最新孕妇孕交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 免费看男人j放进女人j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