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東北振興如何突破圍城

          2016年12月26日 11:25:4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高校科研院所“供給相對豐富”與區域企業“需求明顯不旺”并存,創新人才“流出嚴重”與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低”并存,“有人找不到用武之地”與“有用武之地找不到人”并存。“三個并存”被視為阻礙東北振興的三只攔路虎。如何突破這個圍城?

            近日,由東北大學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成立的東北振興研究院,召集東北地區高校及科研院所負責人,就東北如何吸引、留住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專家認為,東北振興首先是經濟振興,但單從經濟角度來抓振興,這個振興很難長久。只有盡快遏制住創新人才和科技成果“雙流失”,東北振興才能持久。

            “雙流失”長期并存

            “在遼寧,除了沈陽、大連這樣的城市,其他地級市想留一個二本畢業生都難。”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說。大學生如此,專家學者也不例外:遼寧某大學,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8年間,流失了204名教授;吉林某科研院所,2014年年初至2016年年初,流失了11位高端人才。

            比“人才流失”更嚴重的,是東北地區大量“科研成果外流”。東北有中科院沈陽金屬、大連化物、長春光學等一批國家級科研院所,有哈工大、吉大等一批國內知名的一流高校。然而,它們的科研成果有70%到80%沒有在本地轉化。

            “金屬研究所是做鋼鐵起家的,盡管我們有許多好技術,但確實大部分沒有落地在東北。”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副所長張健說,“原因很簡單,就是南方各種資本結構比較活躍,決策快,投資也快。”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鄒泉清也坦言,從1948年建所到現在,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很少在吉林省包括東北落地。“我們和山東一個企業在十幾年前建立了一個公司,當時企業就給我們50萬元的科研經費投入,而到目前為止,他們的年利稅總額已經達到50億元。”

            在東北,“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低”與“人才流失”長期并存,而且互為因果,很多人才都是隨著科技成果一起南下。“吸引、留住人才表面上看是科技競爭,其實質是機制競爭,有好的機制才能留住人才。”趙繼說,機制創新的關鍵是出臺捆綁性的東北振興人才專項政策,對現有的人才政策進行整合。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

            “我在華南理工大學當校長時,企業家等在辦公室外頭,希望學校的成果能夠轉化。到了吉大,基本看不到企業家。”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表示。

            東北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之所以不能在本地轉化,首要原因是體制機制阻礙。東北地區是國企重鎮,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科技與經濟發展融合不夠。由于體制機制問題,在與科研機構合作或購買科技成果時,東北國企最先考慮的往往不是合作或成果本身的實用性和潛在價值,而是將風險防范放到第一位。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強調,東北經濟要沖出重圍,就要大膽鼓勵試錯,鼓勵突破。

            企業是創新主體,但與南方企業比較起來,東北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明顯不足。遼寧大學校長潘一山談道:遼寧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5萬家,真正有研發活動的不到800家。東北振興研究院做過一個統計,近幾年公布的發明專利申請、授權和有效發明專利排名中,東北地區的研究院所和高校均排在全國前列,而東北地區的企業無一入圍前30名,在前100名中,也僅有4家企業入圍。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政府責無旁貸。遼寧發改委副主任于非提出,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研究透,通過搭建平臺一端連接企業,另一端連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形成一條完整的創新鏈。

            趙繼建議:“要明確科技成果轉化這一環節中的政府主體責任,并通過政策和機制的設計,把產、學、研協同創新鏈條和連接點完全打通。”

            “6年前,在推動成果轉化方面,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間一直脫節,你講你的,我做我的,后來我們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研究院,政府每年提供5000萬元運行費,并建立了項目引導資金,通過開放性平臺吸引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懂金融的各類人才,解決高校科研院所在成果轉化方面的薄弱環節。”哈爾濱工業大學郭斌副校長告訴記者,研究院運行3年,已經有50多個團隊、200多名教師在里面進行成果孵化,現在孵化企業74家,其中兩家已經上市了。

            多為人才搭平臺

            “北京、上海房價那么高,為什么人們還往那兒擠?”趙繼說,一是機會多,充滿挑戰;二是有干事的平臺;三是氛圍。

            “據我們調查和了解,在薪酬相差不是很大的情況下,高層人才和中層人才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人事處副處長葉漢峰說,“高層人才更關注的是科研環境、受重視程度,中層人才更多地關注待遇、薪酬。”

            人才由“人”和“才”兩個字組成。“人”流走了,“才”照樣可以為我所用;相反,“人”雖留住了,但若沒有施展“才”的平臺,同樣是一種人才流失。“在當前東北振興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和科技成果轉化上,要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抓手,形成一個穩定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載體。”國家發改委振興司副司長楊蔭凱說。

            “最近兩年,哈工大成立了7個產業集團,目前來看,在人才的吸引、穩定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郭斌說,比如我們的機器人產業集團,成立不到1年,會聚國內外人才1200多人,其中博士70人,碩士300多人,高水平院校的本科生接近600人。為什么發展這么快?原因就在于突破了傳統企業用人的方式,采取“創業+創新+產業”的聯動發展方式,并采取年薪制、股權期權等激勵措施,從而為人才搭建了一個立體平臺。

            破解人才流失問題,重在搭平臺,實在提待遇。“現在包括貴州都有了自己的重大工程科學基礎設施。遼寧目前還沒有,這和整個東北的戰略布局很不適應。”為此,趙繼提議:東北地區要打造戰略性大平臺,組建國家級實驗室,結合遼寧的產業特點,把新材料和裝備制造進行整合,在渾南新區設立試驗區,實行單一法人“雙重身份”,第一身份是國家實驗室工作人員,第二身份是大學、科研院所老師,通過整合校友等資源,匯集一批世界級專家。東北的大學愿意接受挑戰。

          [責任編輯:郭碧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好大好爽好舒服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y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日本直播在线观看www.| 亚洲小视频在线| 粉色视频成年免费人15次|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2022天天躁夜夜躁西|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成人第一页| 偷自视频区视频真实在线| 被农民工玩的校花雯雯|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a级国产乱理伦片|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 他强行给我开了苞|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桶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彩虹男gary网站|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最近韩国电影高清免费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亚洲第一页| 久久久久777777人人人视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ssss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夭天曰天天躁天天摸在线观看| 久热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免费观看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