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農業科技“國家隊”的使命擔當

          2017年05月28日 10:15:4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楊舒)1957年3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從此新中國在農業科學技術方面,有了自己的“國家隊”。

            5月27日,在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表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的致辭鏗鏘有力:中國農科院“已逐步建設成為我國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綜合研究實力最強、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農業科研機構”。

            60年來,從為國人解決溫飽問題到為全世界消滅貧困與饑餓,從科技創新以跟蹤為主到諸多領域領跑全球,中國農科院擔負起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國家隊、改革排頭兵和決策智囊團的光榮使命,在大地上寫下壯麗詩篇。

            潛心育種,“端穩”中國人的飯碗

            翻開共和國的農業史冊,中國農科院活躍在每一個彪炳史冊的歷史影像中。

            20世紀50年代,吃飯問題是國家頭等大事。甫一立院,中國農科院的科研人員就走上了漫長艱辛的育種之路。1972年,中國農科院和湖南農科院牽頭開展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大協作,成功突破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交優勢的國家。1976年,秈型雜交稻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單產增加20%~50%,年推廣面積達到上億畝,同時在世界水稻主產區廣泛種植。

            秈型雜交稻的問世為中國人端牢自己的飯碗樹立了信心。隨后幾十年,由中國農科院主持的中國超級稻研究和全球綠色超級稻研究不斷取得新突破,新品種一次次地刷新我國水稻單產紀錄,目前年推廣面積上億畝,占全國水稻面積1/4。

            同樣作為重要糧食作物,從20世紀50年代起,以莊巧生、董玉琛院士為代表的中國農科院專家經過幾十年努力,使我國在小麥育種等多個領域處于國際一流水平。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科院在研究利用中國特有遺傳資源“太谷核不育小麥”的基礎上,首創矮敗小麥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先后育成60多個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約2.3億畝。

            而今,中國農科院已擁有全球第二大的國家種質資源庫,48萬余份農作物種質資源整齊地陳列在一排排的鐵柜里。“種質資源是品種創新的源頭,這些都成為我們保障糧食安全、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說。

            瞄準前沿,領跑國際農業科研

            作為科研“國家隊”,在農業科技競技的國際舞臺上,中國農科院代表著中國面孔。一項項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農業創新成果讓世界矚目。

            2004年,禽流感在全球肆虐。面對緊急情勢,以陳化蘭研究員為代表的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專家利用從1994年開始創制的系列H5禽流感疫苗,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個禽流感-新城疫重組二聯活疫苗并投入生產,成功控制了病毒的肆虐,阻斷了其向人類傳播和蔓延。“如今我們的實驗室團隊,正同時進行著流行病學、病毒基礎生物學研究和疫苗研發3項工作,研究實力國際領先。”陳化蘭談到這些,眼中充滿自信。

            同樣領跑的還有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成立于2014年的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是中國農科院最年輕的研究所,卻是國際同行眼中名副其實的引領者。據統計,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農作物基因解析由中國人完成,而其中一半又是由中國農科院完成。從黃瓜、馬鈴薯,到甘藍、油菜,中國農科院領銜的科研團隊一次次地在世界上率先完成農作物的全基因組測序,揭示出其中的遺傳奧秘。

            當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擁有34個專業研究所,建成了6個國家重大實驗室、20個部級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和分中心,同時擁有世界最大的畜禽品種動物體細胞庫,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

            戰略研究開放合作,為國家謀發展

            與祖國同行,為國家解憂,中國農科院一直將國家的需要裝在心間。1984年,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基本解決,但“中國到底需要多少糧食”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課題。時任中國農科院院長的盧良恕院士組織了專門的糧食戰略課題組,經過測算,他們向中央提出“糧食人均400千克不可少”的政策建議。這個數據如今依然成為中央農業決策的重要參考。

            60年來,中國農科院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理論道路與模式”“中國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研究”等,提出“現代集約持續農業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種植業應該從糧-經二元結構轉變為糧-經-飼三元結構”“把糧食安全觀念轉變為食物安全觀念”等一系列重要戰略思路和政策建議,它們都成為我國建設現代農業的綱領性指導。

            2007年,中央1號文件正式把農業“走出去”作為國家戰略提出,最先走出國門的正是中國農科院的多項成果和技術。中國農科院水稻所利用分子育種技術,為亞非目標國家培育出第二代綠色超級常規稻和雜交稻,相比當地品種普遍增產20%~30%,推廣總面積達到210萬公頃。

            截至2016年底,中國農科院已先后與83個國家的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38個國際組織、7個跨國公司以及基金會等建立了廣泛的聯系與合作。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王韌表示:“中國農科院為解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消除貧困、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堅持不懈地努力。”

            唐華俊告訴記者,當前,中國農科院已經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明確到“十三五”末期,將建成6個以上世界級農業科學中心和30個左右國家級農業科學技術中心,打造170個左右科技創新卓越團隊。他說:“60年是一個新起點,我們將攻克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的重大技術難題,力爭早日實現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目標,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農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28日 06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把女人桶到爽爆的视频网站|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一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特级毛片黄毛片|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欧美aaaaa|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羞羞社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在线免费视频|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一区|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嫩草视频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免费观看| 又大又黄又粗又爽的免费视频| 被义子侵犯的漂亮人妻中字 | 久久中文字幕网站篠田优| 李宗60集奇奥网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