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科院“生態系統固碳”系列研究成果發布 為氣候談判提供重要支撐

          2018-04-19 15:04: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4月18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人類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導致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被認為是引起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雖然近年來,中國在降低能耗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固碳,依然是減緩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最為經濟可行和環境友好的途徑。

            今天凌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系列研究成果,以專輯形式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這一成果不僅為驗證和發展相關的生態學基本理論、評估生態系統對未來環境變化的響應提供了基本數據,也為今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提供了重要支撐。

            陸地生態系統可以通過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這一特性被視作減緩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最為經濟可行和環境友好的途徑。如何提高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和固碳能力,在全球范圍內備受關注。

            中科院院士、項目群首席科學家方精云表示,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植被特征都受到包括生物物理、政策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相關研究的目的就是想回答,在諸多或復雜因素影響下,碳收支的情況是如何的。

            為此中科院在2011年率先啟動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專項(以下簡稱“碳專項”)專門設置了“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其核心任務是系統調查和觀測中國各類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和固碳能力。方精云回憶,專項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深入研究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收支特征、時空分布規律以及國家生態環保政策的固碳效應,從而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氣候變化談判提供科學支撐。

            這一當今世界調查范圍最大的野外調查項目,為研究中國植被生產力、碳收支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宏觀格局提供了大量野外實測數據,也為我國國土資源規劃、保護與利用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愿景實現提供了重要的本底數據。

            方精云介紹,通過五年大范圍的集中系統調查,對全國主要的生態系統類型,包括森林、灌叢、草地、農田進行了高精度的調查,調查樣方一共達到17000多個。為后續的研究包括將來的生態系統的預測、生態模型的校驗等,提供了大量的野外實測數據。

            隨后,在方精云的精心組織和推動下,項目群科研人員在凝練出若干個重大科學問題的基礎上,對所有采集數據統一匯交整理、統一控制數據質量、統一進行數據挖掘,從多個層面系統深入地分析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特征、驅動因素以及相應的生態系統功能,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重大成果。在今天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以專輯的形式,發表了該項目群的7篇研究論文。

            方精云介紹,它闡明了國家尺度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的大小及其分布、驅動因素,從國家尺度驗證了生態系統生產領域植物養分水平的相關關系。

            同時,研究還證明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扮演著重要的碳匯角色,并且首次在國家尺度上通過直接證據證明,人類有效干預能提高陸地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闡明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是一個顯著的碳匯,它抵消了同時期中國化石燃料碳排放的14.1%。揭示了重大生態工程的固碳效益,揭示了農業政策對我國農田碳匯的貢獻,證明了秸稈還田在中國農田土壤固碳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關研究還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生產力和土壤碳儲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方精云說,以前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關系主要偏重于植被部分,而土壤的部分研究很少,這一次的工作就是把地上和地下結合起來。

            方精云表示,《美國科學院院刊》是國際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在這個刊物上以專輯形式,全面、系統地發表研究成果,不僅是中國首次,在亞洲也是首次,在國際上也十分少見。這提升了中國科學家的國際地位,體現了中國在該領域從國際跟蹤并行到領跑的跨越;從科學的角度有說服力地宣傳了中國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以及在森林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成就;為中國干預促進生態系統的碳吸收提供了新的見解,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以專輯形式在國際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上發表研究成果,極大提升了中科院在生態學和全球變化領域的國內外影響力,彰顯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最大發展中國家的良好形象。

            方精云表示,中國的經驗表明,總體上中國實施的重大生態工程和一些重大的跟土地利用有關的包括農業的一些政策,對我國自然環境朝著有利于自身演化規律、有利于人們利用的角度方向發展有正面的作用。這些經驗不僅體現在中國,對其他的一些國家特別是與中國類似經歷了快速的土地利用變化的國家,也會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性xxxxhd高清|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 永久免费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夜夜爽免费视频|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欧美巨大黑人精品videos人妖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男人进去女人爽免费视频国产|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yy6080理aa级伦大片一级毛片|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中文字日本乱码|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精品国产三级a|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一级一级一级一级毛片| 日批视频app|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欧美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放|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 wwwxxxx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最新版天堂资源官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波多野结衣妻奴| 健身私教干了好几次| 精品日产卡一卡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