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改革開放40年:生活習慣大變樣

          2018-10-18 10:1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千里之遙一日還

            ■ 蔡懷慶 新疆某邊防連 參謀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是唐代詩人岑參《逢入京使》中描寫戍邊軍人思鄉之情的詩句。而如今,戍邊軍人的思鄉之情又如何表達呢?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走近新疆某邊防連,一起感受戍邊生活和思鄉小故事。

            我們連地處帕米爾高原深處,位于兩座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之間,每天日照不足4小時,所以在塔吉克語中意為“一線天”。改革開放以前,連隊官兵和家里聯系只能靠寫書信,一來一回幾個月,很不方便。

            改革開放以來,通信技術迅猛發展,從固定電話到移動手機,從語音通話到視頻聊天,官兵和家人的聯系告別了“家書抵萬金”的時代。

            現代化的生活靠電力支撐。大家可能不敢相信,早些年連隊還一直靠“煤油燈”過日子。今年年初,“一線天”通了電。官兵在網絡室里開展電子競技,用手機視頻通話,娛樂方式從單一的打撲克發展到如今的多元娛樂。

            指導員邢文濤感嘆:“回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戍邊官兵,巡邏靠徒步,照明靠煤油,娛樂靠撲克,生活條件多么艱苦!現在雖同在千里之外的邊疆,但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消除了千里之遙的隔閡。”

            戰士曲云龍入伍后聽說要到艱苦的高原駐防,產生了不想服役的念頭。到了連隊后才現,電視、電腦、洗衣機、通信基站等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

            “原以為邊疆很苦,沒電沒信號,沒想到現代科技早已走進祖國邊防線!”曲云龍興奮地豎著大拇指。

            去年3月,下士唐海勝父親突發腦溢血,生命危急。請假報告批下來后,他連夜坐車到市里,第二天坐飛機趕到醫院,一直陪伴父親,直到病情穩定。回到連隊,他揉著紅紅的眼睛:“要不是坐飛機,我可能半個月都趕不回家。父親病重,兒子不能陪在身邊,會是我一輩子愧疚!”

            對于戍邊軍人來說,距離是一生的阻礙,一天到家從前就是個夢,如今高科技的航空運輸實現了“千里之遙一日還”,破解了邊防軍人“忠孝難兩全”的難題,讓我們夢想成真。(侯軍治、周海建、張官星整理)

            寬帶成了村里標配

            ■ 佳 松 藏族 云南省德欽縣云嶺鄉斯農村 村民

            我今年43歲。要說改革開放40年以來生活的變化,確實有說不完的話題,尤其是衣食住行,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小時候的記憶中,我們村里幾乎沒有一件和科技沾邊的事物。要說最為科學的,就是每家一個小喇叭掛在家里的柱子上,是大隊干部用來傳達上級政策或通知工作的(當時行政村叫大隊)。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大隊共有的小水電站,每到傍晚,一個外地的獨腿師傅就到村頭的小水電放水發電,到了晚上10點左右就關閘停電,村里照樣漆黑一片。我們每到傍晚就跑到水電站旁邊的獨腿師傅屋前,看他開閘送電,覺得特別稀奇。這個小電站好像也只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后來據說機器壞了送去維修,再后來好像沒再發過電。直到村里架起了電線,才正式有了電。過去家家戶戶沒有一件電器,如今太陽能路燈在村里徹夜通明,液晶電視的屏幕越來越大,家家戶戶接上了寬帶網絡,看上了APTV。

            以前村里犁地用犏牛,每家每戶都要養上幾頭犏牛,一個農忙時節就得犁上幾天的地。現在好了,隨著科技發展,犁地用上了拖拉機,后面掛個犁耙,既省時又省力。地里的糧食也不用人背馬馱了,直接裝農用車拉到家門口。

            科技進步給農村帶來了根本的改變。現在我自己開車跑旅游,通過微信、微博就可以找到客人,一年下來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這在以前是連想也不敢想的事。

            我是在10多歲時才第一次見到神奇的汽車在馬路上飛奔,覺得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好了,自己也開上了汽車,還跑到了全國各地。小時候家里窮,小學讀到四年級就被迫輟學放羊,現在的我熟練掌握了智能手機網絡操作,以此招攬生意。如今我還在別人的幫助下開起了微店,將家里制作的原生態核桃油、葡萄酒以及自己采摘的松茸、蟲草等在網上銷售,有了不菲的收入。(江 初文/圖)

            吃上了機器人做的飯

            ■ 李淑茹 北京市東城區前拐棒胡同 市民

            最近,家門口發生了一件新鮮事兒:我們周邊的居民第一次吃到了機器人做的飯。

            這件事還要從一個月前說起。自從建在朝陽門前柺棒胡同18號院的東城老年配餐中心——“誠和美美”中央廚房開始營業后,我們老年人享受到了就餐服務,不僅可以吃到營養、安全的午飯,還可以享受送貨上門服務。

            第一次前去就餐,我懷著好奇心來到中央廚房。剛走進大廳,就聽到親切的問候:“李淑茹老人您好,歡迎來到東城老年配餐中心,請您用餐!”一打聽,原來是大廳里配備了人臉識別系統,所有在這里登記過的老人,都被機器人“記住了”!我們用的每一個餐盤、碗筷、杯子都在消毒柜里進行過消毒,一點兒也不用擔心衛生安全問題。

            這個中央廚房配備了各種先進的智能設備,所有原材料都經過冷庫冷處理,然后再進粗加工庫房,由員工洗、切,把每道菜的克重都稱量好,根據每道菜的比例配備好,再由“神秘大廚”進行炒制。

            這位神秘的“大廚”就是智能炒菜機器人。它身懷兩大“絕活”,一是內置攪拌鏟,可以模仿大廚翻炒,全程不需要人工參與,而且食物攪拌比人工更均勻;二是全程沒有油煙。炒菜機器人內置了海量食譜,可以勝任大多數家常菜。試吃之后,我覺得味道還不錯,很適合老年人吃。

            回想起改革開放之初,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用蜂窩煤做飯。每到做飯高峰,樓道里就會充滿嗆人的煤煙味,廚房的墻壁也會被熏黑。短短幾十年,蜂窩煤爐子換成了煤氣罐,再換成了管道天然氣,電磁爐、微波爐等各種廚房電器也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真是越來越方便了。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今天的老人們竟然吃上了機器人做的飯!

            彈指一揮間,一晃40年。越來越多的新奇玩意兒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我簡直無法想象若干年后的我們將擁有怎樣的生活。(記者 賀 勇文/圖)

          [責任編輯:張曉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啊~嗯短裙直接进去habo| t66y最新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网站在线看|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公侵犯玩弄漂亮人妻优| 韩国朋友夫妇:交换4|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freefron性中国国产高清| 日本xxx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 岳双腿间已经湿成一片视频| 久久国产精彩视频| 欧美人与动交片免费播放|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羞羞答答xxdd影院欧美| 国产女人爽的流水毛片| 伊人五月天综合| 在线美女免费观看网站h| 中国speakingathome宾馆学生| 暖暖免费高清日本韩国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男人桶女人的肌肌30分| 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青娱乐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浮力第一影院| 4455永久在线观免费看| 天天拍天天干天天操| 七次郎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九一在线完整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免费|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