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了解下!那些嚇死人的食品安全謠言,原來是這么炮制的……

          2018-10-23 08:21: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燕麥致癌、食鹽有毒……在很多網絡自媒體上,食品安全謠言層出不窮。一些舊謠言甚至在專家辟謠后,過一段時間改頭換面卷土重來,閱讀量動輒10萬以上,引發人們的焦慮。

            《2017年食品造謠治理報告》顯示,微信是食品謠言傳播主平臺,占比高達72%;其次是微博,占21%。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利用自媒體造謠已呈現公司化運作趨勢,形成“以謠生利”的產業模式。

            自媒體謠言特點:題目驚悚、視頻呈現、無時間地點

            近日,記者收到群眾舉報,稱“中醫養生”“萬病不求人”“華人老板”等多個微信公眾號存在食品類不實言論。

            濟南市民劉先生說,閱讀“華人老板”發布的文章“擴散!全球43種燕麥片可能致癌!千萬別給孩子吃啦!”之后,發現家里就有文中所述品牌燕麥片,出于恐慌將燕麥片都扔掉了。過了幾天,他看到華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教授趙力超發表在微信公眾號“全民較真”上的辟謠文章:“麥片中的草甘膦不致癌,該買就買!眲⑾壬f,有的自媒體太不靠譜了,給民眾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28歲的濟南市民張琳琳說,由于她的母親篤信各類食品謠言,前一陣看到“食鹽中亞鐵氰化鉀對人體有害”之后,家里吃了好幾個月不加鹽的菜!

            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志英表示,很多自媒體轉發的食品謠言內容荒謬、毫無科學性,被廣泛轉發,加深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使食品行業被抹黑,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受損。

            記者對近年來多起涉食品安全的自媒體造謠事件分析發現,這些謠言常借助視頻方式進行傳播,缺乏時間、地點等基本要素,強調后果嚴重,在標題制作中故意聳人聽聞、故弄玄虛,吸引受眾注意力。例如:“千萬不要吃某某”“抗癌十大食品”“震驚了,某食品竟然……”等,常常成為網絡爆款。

            謠言為何層出不窮?警方介紹,網絡謠言制造門檻低,經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網上論壇、微博等轉發,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由于取證難、溯源難,偵破食品安全網絡謠言案件并非易事。

            “謠言加工廠”公司化操作,微信粉絲達到5000就可接廣告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自媒體生產謠言,目的是敲詐勒索和故意抹黑競爭對手。

            部分造謠者憑空捏造事實,自導自演,炮制圖片、視頻等“證據”,進行敲詐。例如,去年,幾段展現“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引發一輪“塑料紫菜”風波。造謠者王某在食用晉江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紫菜后,猜想這些紫菜是塑料做的,便指揮員工拍攝視頻并上傳到朋友圈。其后,王某聯系被害公司索要人民幣10萬元,威脅稱若公司不想解決,就把事情鬧大。

            此外,有的企業利用自媒體謠言抹黑競爭對手。采訪中,多家食品企業對于一些集中爆發的網絡謠言,首先都將懷疑的矛頭指向競爭對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表示,確實有一些別有用心的競爭對手通過抹黑的方式故意散布謠言,意圖牟取不當市場利益。

            記者調查還發現,自媒體“謠言加工廠”已經形成公司化操作,吸引流量賺廣告費,同一家公司旗下往往擁有許多公眾號。

            2017年9月,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法院裁判的一起案件中,泉州市江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布“蒙牛純牛奶被檢出致癌物超標”的視頻。這一視頻被大量點擊并轉發,僅發布后十幾天時間就被1073個微信公眾號轉發,使人誤以為是最近剛發生的事件,其中數個公眾號轉發視頻瀏覽量過10萬次。其中,僅江鴻公司管理的微信公眾號就有“閩南第一手”“石獅視”“一手”“時事爆料”“熱門街拍”等5個,公司負責人說,這樣做是為了擴大知名度,增加點擊量,賺取收入。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微信公眾號或微博賬號在推送此類謠言時,頂部或底部常有廣告,甚至通過讀者閱讀及轉發也可以獲得一定收益。

            一位自媒體公號運營者介紹,部分自媒體與廣告商形成了一條利益鏈,閱讀量和粉絲數高,就會有廣告商找上門。粉絲達到5000就可以成為流量主接廣告,每個粉絲每條可以收0.2元到0.5元不等。如果有1萬粉絲,每條推廣就可以收取2000元到5000元。

            緊跟新聞熱點衍生謠言也是自媒體傳謠的常用手段。比如,今年一些地區出現豬瘟,有自媒體發布“吃了豬肉已經中毒”等謠言;有媒體報道了廉價鴨肉是速生鴨,就有公號立刻編造子虛烏有的“專家”,編造食用這些鴨肉有哪些害處。

            食品安全領域已成為自媒體傳謠“重災區”

            食品安全領域已經成為自媒體傳謠的“重災區”。有關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45%。2017年,僅公開報道就有50余件(次)食品謠言處罰追責案例,其中9件當事人被追究刑事責任,40人被處以行政拘留、7人被處以行政罰款等其他處罰。

            如何減少“舌尖上的焦慮”?專家表示,首先要加強網絡監管,對于網民投訴要及時回應,加強對爆款文章和自媒體的監控,發現異常及時約談或封號。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認為:“老百姓容易被謠言誤導,關鍵在于食品安全領域信息的不對稱。需要搭建一個平臺,及時傳播正確的食品安全知識和信息,填補信息真空地帶。”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表示,“從政府層面來講,要增加工作透明度,以主動公布的姿態,接受社會監督!薄 

            “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專家學者、媒體、非營利組織、公眾等協同的網絡食品安全謠言多元共治機制,是治理網絡食品安全謠言的較優方案!敝袊茖W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葉中華表示。

            記者王陽、鮑曉菁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国产人视频免费中国| 日韩新片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6一10周岁毛片在线|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黄色软件网站大全| 在线免费观看欧美大片|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 明星造梦一区二区|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嫩b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欧美孕妇xxxx做受欧美| 国产三级理论片| 日本a∨在线观看| 国内a级毛片免费···| 一级毛片aa高清免费观看|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狠狠穞老司机的福67194| 又大又紧又硬又湿a视频| 韩国三级日本三级美三级|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jizz.日本| 成人福利app| 久久亚洲综合色| 本道久久综合88全国最大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今天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色狠台湾色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2021麻豆剧果冻传媒影视|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75| 一级特黄性色生活片| 放荡女同老师和女同学生| 国自产拍在线天天更新91|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爱爱视频天天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