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百發長征系列火箭升空 見證中國航天“逆襲”之旅

          2019-04-26 11:0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隨著中國西南邊陲大涼山一聲巨響,中國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正式突破100次發射次數,刷新中國單一系列火箭的發射紀錄。1個多月前,這枚“金牌火箭”才完成了中國航天史第300次發射,而今,它又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站在山谷中的發射場,滿頭白發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首任總設計師兼總指揮龍樂豪感慨萬千,他用“長征嬌子創新擔大任”來評價該系列火箭,后者包括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3種火箭,是我國目前高軌道上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如此斐然的成績來之不易,甚至在長征三號乙火箭首飛時還曾遭遇“星箭俱毀”的重大失利,以及無數次與失敗擦肩而過的“危機”。

            在中國航天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一條貫穿始終的精神主線。回首20世紀50年代,已經當家做主的中國人面對的巨大挑戰是如何將一個技術水平落后、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建設成現代化強國。在當時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格局中,中國在投入和平建設的同時,不得不面對一系列關系到國家命運和民族生存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航天事業在起步階段就肩負著強國的夢想和希望。“金牌火箭”從“1”到“100”的逆襲之旅,就是一個最佳例證。

            2016年4月24日,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新型號首飛失利總師一夜白頭

            如今,已經習慣發射成功消息的人們,很難想象在一個火箭型號最初孕育那些年的艱辛與不易。作為長征三號甲系列的第二型火箭即長征三號乙,一誕生就歷經磨難。

            那是1996年2月15日,作為當時我國運載能力最大、同時也是研制難度最大、影響力意義最深的的火箭,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吸引了全球的關注。

            龍樂豪就是這枚火箭的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他還記得,當時歷經艱辛努力,好不容易贏得一個國際通訊衛星組織的發射合同,“對這次發射很有信心,媒體還進行了全球直播……”

            然而,一場巨大的挫折轟然而至。

            火箭點火起飛后約兩秒,火箭飛行姿態出現異常,火箭低頭并偏離發射方向,向右傾斜。

            根據當時的記錄,在火箭飛行約22秒后,火箭頭部墜地,撞到離發射架不到兩公里的山坡上,隨即發生劇烈爆炸,星箭俱毀。

            “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

            龍樂豪連問三個“為什么”。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人,龍樂豪提出的我國第一枚洲際導彈末速調節方案至今仍在沿用,該方案提高了導彈命中的精度和火箭入軌的精度。但對那一刻的他來說,迎來人生的一個“低谷”。

            那一年他58歲,有人說他一夜之間白了頭。

            如今回憶起來,龍樂豪稱那一夜“很是煎熬”,“一夜間急白了頭,多少有點文學的夸張,說那個時候就加快了頭發向雪白的轉變,這倒是真的”。

            龍樂豪回憶,當時整個團隊情緒跌落到了低谷。然而,這群航天人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頂住壓力,第一時間投入到故障檢測中。

            他和團隊成員點著蠟燭、開著應急燈,連夜尋找答案。這一找,就是30多個日日夜夜。最終查明,是一個金鋁焊接點的“虛接”,導致控制整個火箭的慣性平臺失效,火箭按照錯誤的姿態信號進行姿態糾正,最終墜毀。

            “這兩個金屬焊在一塊,直徑有多大呢?只有我們頭發(直徑)的幾十分之一,起飛之前3秒鐘就已經有脫開的跡象……”每每說起這次事故的原因,龍樂豪總會流露出巨大的遺憾——如果這根導線延長1500秒再壞,也就是25分鐘左右,這次發射的結果將改寫為“成功”。

            “就差這么1500秒左右!”

            此后,龍樂豪一句“失敗,就是差一點的成功;成功,就是差一點的失敗”,成為整個航天領域的流行語。

            “絕地反擊”背后的“歸零”法寶

            這次巨大的沖擊之后,中國航天痛定思痛。

            1997年,當時的航天總公司提出,要實施“生命工程”以提高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的可靠性。

            按照龍樂豪的回憶,研制團隊短時間內圍繞設計、生產、產品控制、研制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全面復查,完成了12類、122項試驗,提出44項、256條改進措施。

            1997年8月20日,僅過了1年多的時間,長征三號乙又一次矗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發射塔架上,用連續3次發射成功,扭轉了中國航天的被動局面,挽回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聲譽。

            龍樂豪告訴記者,從那以后,型號隊伍走出了低谷,在經受各種考驗后,更加成熟。

            在后來的發射中,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保持了連續76次的成功,創造了世界單一型號火箭“連續發射成功”的紀錄。

            如今,長三甲系列火箭的發射成功率達到了98%。

            23年前那場一個多月的“絕地反擊”,其背后那一條條改進措施,最終也衍生出了著名的航天“雙五條”“歸零”——“技術歸零”五條標準和“管理歸零”五條標準。

            這一航天法寶已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接力下傳承下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總成總測中心部長王大林記得,前段時間,航天某項產品進入發射場后出現問題,當即就反饋到了“家里”——北京的研究所。“家里”當天就成立了技術和管理“歸零”團隊。

            王大林就是這支管理“歸零”團隊的成員,他負責編寫“歸零”報告,完成報告已將近晚上10點。他以為交了“歸零”報告,就相當于完成了任務。

            當天夜里11點左右,王大林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他剛邁進家門,就接到了研究室主任的電話:“王大林,你這個報告寫得不行……”領導認為他的“歸零”報告“沒有嚴格按照‘五條’標準來編寫,需要回單位修改”。

            按照王大林的回憶,他撂下電話就準備出門。這時,他看了看妻子,心生愧意:“妻子是大齡孕婦,是需要丈夫付出較多的時間來陪伴和照顧的。”

            但,“歸零”任務十萬火急。

            “任何航天活動都是新的起點和新的考驗,對于航天重大發射任務,成功就是100分,失敗就是0分,沒有中間值,必須把成功作為信仰。”

            這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把成功作為信仰——航天工程質量管理》中的一句話,其中還提到:“堅守對成功的信仰就是堅守質量,質量是政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

            那天晚上,王大林最終出了家門,到單位和室主任一起完成了“歸零”報告。再次回到家,天已微微發亮。

            飽經磨礪始見春

            當然,在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20多年的成長過程中,并不止這一次“危機”。

            龍樂豪向記者說起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研制起步階段的一段故事:那是1993年1月20日,在北京西南郊的一個山頭上,研制團隊歷經困難迎來了長征三號甲第三級火箭動力系統試車的時刻。

            當天下午6時30分,已是天寒地凍,北風呼嘯的試驗場地顯得格外的寧靜。隨著指揮員的倒計時口令,參試人員的心幾乎跳到了嗓子眼,剎那間火箭噴出的橙紅色火光照亮了整個山野,就在人們期盼成功到來時,發動機卻突發故障——火箭排氫管仍在燃燒,如果不及時撲滅,裝有60立方米液氫的火箭隨時有可能爆炸。

            慶幸的是,技術人員及時排除了這一重大險情。像這樣“提心吊膽”的事,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龍樂豪早已經歷過無數次,大多有驚無險。他說,歸根結底,還是火箭本身超前的設計理念,以及出現問題后航天的“歸零”理念。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姜杰回顧該系列火箭25年的歷程說,100次的發射過程中有36次執行北斗工程的發射任務,成功將48顆北斗衛星北斗導航衛星送入軌道;有5次執行探月工程任務,成功將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返回試驗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有36次執行通信衛星工程發射任務,共計發射了36顆通信衛星;有7次執行氣象衛星工程的發射任務,共計發射了7顆氣象衛星。

            此外,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還走出了國門,執行了16次國際發射任務,共計發射了16顆國際商業衛星。姜杰說,這也讓“金牌系列火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能火箭”“北斗專列”。

            而這背后,則是中國航天人血與汗的付出。

            2018年春節前夕,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承擔著北斗三號第3次全球組網的發射任務,屬于重點工程發射任務。1月的一天,后方突然發現火箭三級發動機上測試金屬軟管的同批次產品存在隱患。

            “心臟要是有了病必須抓緊治療,但做手術也必定存在風險。”航天科技集團一院211廠高級技師吳延翔說,在發射前,火箭二級和三級對接后正常情況不能分離。此前研制人員主要琢磨怎樣把爆炸螺栓“擰緊”而不是“擰開”。如今要擰開,就可能存在“因擰緊力過大”,導致螺紋咬合過緊的情況,最壞的情況就是引爆分離。

            2018年1月27日12時,航天人還是決定動“手術”。面對生死抉擇,吳延翔與毒氣直面交鋒。當時黃煙滾滾遮擋視線,5層手套阻隔觸感,所有交流只靠手勢,他一氣呵成更換了火箭關鍵部件,最終拿下了這次“危機”。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滋養、成就偉大的事業。就像1955年,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首任院長錢學森在返回祖國的時刻,莊嚴地說出自己回國的初心:“要竭盡全力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們的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初生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就如幼苗,正是在這一代代胸有凌云志、心懷報國情的航天人的呵護下,才茁壯成長為現在的蒼天大樹,成為新中國目前唯一的“金牌火箭”。

          [責任編輯:張曉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bt在线www天堂资源网| 岛国a香蕉片不卡在线观看|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中文|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99久9在线视频| 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99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欧美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日韩伦理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一进一出60分钟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极品少妇伦理一区二区| 女人被躁免费视频| 国产小视频91|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久久99视频精品| **肉体一级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三级在线|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 国产SM主人调教女M视频| 亚洲专区区免费| caoporm在线| 色婷婷欧美在线播放内射| 欧美人牲交a欧美精区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