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今天,讓我們重新回顧這些熟悉的名字

          2019-05-31 13:19: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在第三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之際

          讓我們以崇高的敬意

          向奮戰在科研工作一線的科技工作者

          說一聲:“辛苦了!”

           

          今天,讓我們重新回顧這些熟悉的名字

          他們都曾從習總書記手中接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

          成為中華民族科技進步的驕傲

           

          這些燦若星辰的名字

          是中國立于全球科技發展大潮的底氣

          他們的事跡,

          激勵我們一往無前走向未來!

           

          張存浩: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張存浩,著名物理化學家,

          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奠基人、

          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在美留學的高材生,

          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

          他毅然回到當時條件還十分艱苦的祖國。

           

          在60多年科研經歷中,

          張存浩多次“改行”

          每次“改行”,他的研究方向都不盡相同

          但始終有個共同目標,

          就是國家需求!

           

          “回國后,

          做了這么多任務性科研,

          有沒有關注過自己的科學興趣?”

          曾有記者這樣問他。

          張存浩堅定而從容:

          “從青年時代起,

          為自己樹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

          就是報國。

          國家的需要,

          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程開甲:

          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

           

          50多年前,

          中國西部的戈壁上空騰起巨大蘑菇云,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聲東方巨響的背后

          有一個傳奇的名字——程開甲。

           

          程開甲,我國著名物理學家,

          是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

          1999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

          程開甲曾在一篇文章回憶道:

          “說起羅布泊核試驗場,

          許多同志都會回憶起

          搓板路、住帳篷、喝苦水、戰風沙。

          但對于我們科技人員來說,

          真正折磨人、考驗人的

          卻是工作上的難點和技術的難關。

          我們艱苦奮斗的傳統

          不僅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

          喝苦水、戰風沙、吃苦耐勞,

          更重要的是

          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是新觀點、新思想的提出和實現,

          是不斷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于敏:

          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他的名字絕密了28年

          他和許許多多有名、無名的“核衛士”一道,

          實現了“氫彈突破和武器化”,

          挺立起新中國不屈的脊梁。

           

          他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

          發展的杰出領軍人物之一,

          1999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于敏

           

          他婉拒“氫彈之父”的稱謂。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請教他一個基礎理論問題,

          不僅得到當面解答,

          第二天還收到幾大頁紙,

          詳詳細細寫著推導過程。

          這是于老的品格!

           

           

          “一個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沒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趙忠賢:

          力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

           

          有沒有一項工作

          能讓一個人專注不移38年,

          并始終保持著強烈的興趣和活躍的思考?

          對于趙忠賢來說,

          回答是:當然有!

          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

          趙忠賢一直從事超導研究,

          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在上世紀80年代全球的“超導研究熱潮”之后

          超導材料研究陷入瓶頸期,

          很多研究者紛紛“轉向”

          趙忠賢卻帶領團隊堅持了近20年

          “冷板凳”終于被他們坐熱

          2008年,

          該團隊發現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領跑全球。

           

           

          趙忠賢說,

          力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

          并且讓外國人接受,

          真正去引領世界超導研究的發展。

           

          屠呦呦:

          榮譽越多,責任越大

           

          她帶領團隊發現了抗瘧藥物青蒿素,

          讓中國醫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

          她曾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她也是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

          首位女性科學家。

           

          她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

          終身研究員、首席研究員,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

           

          上世紀六十年代,

          惡性瘧疾橫行。

          1969年,時年39歲的屠呦呦臨急受命,

          帶領科研團隊整理典籍、走訪名醫,

          對200多種中草藥

          380多種提取物進行篩查,反復摸索。

          第191次實驗終獲成功。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

          以青蒿素類為主的復合療法

          作為抗瘧首選方案。

          正是傳統中醫藥的寶貴價值

          和屠呦呦對于國家使命的忠誠之心,

          讓世界瘧疾感染者免于病痛,

          重獲新生。

          “榮譽越多,責任越大,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澤山:

          走一條自己的路

          他在火炸藥研究方面的貢獻

          堪稱“中國的諾貝爾

          60多年,他走一條自己的路,

          做出超越國外水平的原創成果,

           

          他就是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

          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

           

          1935年,王澤山出生于吉林。

          小時候父親經常悄悄提醒他,

          “你是中國人,你的國家是中國。”
          “不做亡國奴,就必須有強大國防。”

          父親的話讓王澤山從小就暗下決心。

          1954年的夏天,

          王澤山報考哈軍工,

          并成為班上唯一自愿學習火炸藥的學生。
          64年時光飛逝,

          從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

          王澤山強軍報國的初心始終沒變。

          王澤山說,

          如今搞科研,

          很多人會習慣性地

          去參照國外的解決方案和研究進展,

          但他總希望“用科學研究科學”走一條自己的路,

          做出超越國外水平的原創成果。

           

          侯云德:

          認識實踐再認識,直到無窮

           

          他與病毒“斗”了一輩子

          他痛恨曾奪去長兄生命的傳染病,

          從小立志學醫,不讓“猛虎”傷人。
          道固遠,篤行可至;

          事雖巨,堅為必成。

          他就是我國生物醫學領域

          杰出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

          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

          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

          主要奠基人侯云德

           

          他獨立編著的《分子病毒學》長達105萬字,

          被奉為病毒學“圣經”。

          他率領團隊相繼研制出2個國家Ⅰ類新藥

          和6個國家Ⅱ類新藥。

          ……

          在侯老等眾多專家、醫務人員多年努力下,

          我國建立起相關檢測技術體系,

          在突發疫情處置中“一錘定音”。

           

          跟病毒搏擊了一輩子,

          侯云德從不懈怠。

          “如果讓我對年輕人說點什么,就是要學點哲學。

          哲學是規律的規律,在更高層次指導科研。

          認識實踐再認識,直到無窮。”

           

          劉永坦:

          科技可以興國

          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為我國海域監控面積的全覆蓋提供技術手段;

          40年堅守,帶出一支“雷達鐵軍”……

          他就是劉永坦!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

          第二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劉永坦回憶說,

          他的童年被顛沛流離的逃難所充斥,

          讓他從小就對國家興亡有著深刻理解。

          “永坦”是家人對他的祝愿,

          更代表著國人對國家的期許。

          劉永坦堅信,

          科技可以興國,

          他一定要實現這個最樸素的愿望。

           

          劉永坦說:

          “雷達看多遠,國防安全就能保多遠。

          這樣的雷達別的國家已經在研制,

          中國決不能落下,

          這就是我要做的事。”

           

          錢七虎:

          我的使命就是為國鑄造最強盾牌

          他用畢生精力成就一項事業,

          建立起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

          創立了防護工程學科,

          引領著防護工程科技創新,

          為我國鑄就固若金湯的“地下鋼鐵長城”。
          他,就是戰略科學家錢七虎

           

          1937年8月,

          母親在戰亂逃難的途中生下他,

          他在苦難中艱難成長。

          新中國成立后,

          他依靠政府的助學金,

          順利完成中學學業。

          他成績優異,

          成績單被當作慰問品

          送給參加抗美援朝的志愿軍

          新舊社會的強烈對比,

          讓錢七虎報效國家的感情日益強烈。

          錢七虎:

          “國家間的軍事競爭就像兩個武士格斗,

          一人拿矛、一人持盾,

          拼的是矛利盾堅。

          我的使命就是為國鑄造最強盾牌。”

           

           

          我們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從這些大師身上,

          我們看到了無數珍貴的品質,

          夙興夜寐、宵衣旰食

          矢志報國、終身不悔

           

          科學研究沒有捷徑可走

          科研的道路布滿荊棘,充滿挑戰,

          此時此刻,

          更有無數的科研工作者,

          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一步一步前行在各個領域

          創造屬于自己和祖國的輝煌

           

          為他們喝彩!

          為他們鼓掌!

           

           

          [責任編輯:全志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 下载一个黄色录像| 欧美人善交videosg|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在线无码视频观看草草视频|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日本xxx在线播放| 免费污视频在线| 风间由美100部合集| 国产美女一级做受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完整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四虎| 四虎成人影院网址| 激情五月婷婷网|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国产老肥熟xxxx|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日本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男女xx动态图| 四虎影永久在线高清免费| 黑人巨大两根一起挤进欧美|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撅起小屁股扒开调教bl|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第一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很黄很黄的网站免费的| 一级试看120秒视频| 真正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