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追尋那段英雄記憶

          2020-11-22 11:4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記者走軍營】

            追尋那段英雄記憶

            ——沈陽聯勤保障中心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紀事

            光明日報記者 溫慶生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佳慶

            硝煙滾滾,忠魂烈烈。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新中國,打勝了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軍威,譜寫了一曲英雄壯歌。

            東北是抗美援朝的重要出發地和后方基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后勤沿主要道路配置兵站、醫院、汽車團、高射炮兵、工兵、鐵道部隊等,修建各種地下倉庫及掩體,在整個戰區后方形成了能打、能防,能運、能儲、能供、能修、能醫的兵站運輸網,為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后勤基礎,也正是在這場戰爭中,誕生了多支后勤保障力量,使我軍實現了由傳統后勤向現代后勤蛻變的偉大轉折。

            聯勤保障部隊發軔于風云際會的歷史節點,承載著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偉大重托。今天,白山黑水間的沈陽聯勤保障中心,傳承抗美援朝精神,著力發展新質保障力量,在轉型重塑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不容忘卻的歷史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總有幾朵浪花,留在記憶深處。

            沈陽聯勤保障中心第966醫院坐落在中朝邊境英雄城市丹東,在其院史館里,一塊刻有洪學智上將手書的石碑格外醒目:“發揚志愿軍光榮傳統再立新功”。無疑,70年前那場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為醫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寶貴記憶。年復一年,醫院官兵在這里重溫光榮歷史,傳承抗美援朝精神,而“志愿軍總醫院”早已成為這所鴨綠江畔軍隊醫院的響亮符號。

            走進第966醫院院史館,老院長朱勇帶著記者穿越回70年前的烽火戰場……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悍然進行武裝干涉,將戰火燒至鴨綠江邊。中國人民志愿軍毅然開赴戰場,與朝鮮軍民并肩抗擊侵略者,作為安東(今丹東)唯一一所擔負傷病員分類轉送任務的野戰醫院,東北軍區第6陸軍醫院(第966醫院前身)重任在肩。

            為了適應戰時需要,東北軍區第6陸軍醫院將醫療科室改為野戰所、內科所和重傷所,分別遷至丹東的寬甸、永甸、河口待命,在百余公里的邊境線上接收朝鮮戰場運送下來的傷員。

            那一年的朱勇,還只是個16歲的女戰士。前線醫療救援吃緊,她毫不猶豫地咬破手指,用血書請戰上前線。在朝鮮熙川,朱勇和戰友們與死神賽跑,經歷著生死考驗,她們時常連續一兩天不休不眠,冒著敵機轟炸,抬著擔架搶運傷員;在漆黑的夜晚,憑著聽覺尋找傷員,一路把傷員背下陣地;蹚著山洪,深一腳淺一腳地將傷員往高地轉運……

            走進白山黑水間多支保障單位,記者發現像第966醫院這樣經歷過抗美援朝戰爭洗禮的部隊還有許多——

            在某汽車運輸旅,官兵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汽車兵是如何在敵軍空中轟炸、地面封鎖、毒氣戰的殘酷環境下,全力保障前線戰斗物資運輸,筑起“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故事。

            在北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兵向記者介紹當年組建防疫大隊進入朝鮮戰場,開展以粉碎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為主要內容的衛生防疫工作的故事。

            在北部戰區軍事運輸調度中心,官兵向記者講述著當年東北軍區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組建“軍事運輸處”,最大限度挖掘東北鐵路潛力,源源不斷將兵員、裝備和軍需物資運往前線的戰斗故事。

            一段段抗美援朝的戰爭記憶,一代講給一代聽,如同草原上的星星之火,點燃官兵的信仰之光。

            紅色基因永續

            人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2016年9月13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授軍旗并致訓詞,標志著聯勤保障部隊這支新質保障力量的成立。新的歷史條件下,沈陽聯勤保障中心官兵誓言將抗美援朝精神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志愿軍戰士在戰場上有三怕,一怕沒飯吃,二怕沒子彈打,三怕負傷后抬不下來,這三怕都跟誰有關?”在某教導大隊新兵營的大課堂上,原沈陽軍區后勤史館館長徐文濤的發問讓新兵們陷入思考。

            “這三怕都跟我們后勤保障有關。”新兵趙鵬搶先回答。這名大學生士兵當初的愿望,是到野戰部隊去,沒想到被分配到大山溝里守倉庫,一度情緒不高。課后,趙鵬向徐文濤館長敞開心扉:“聽了您這堂《抗美援朝戰爭的后勤保障》,我茅塞頓開,沒想到后勤保障對部隊戰斗力的生成,對戰爭的勝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為自己能夠成為聯勤兵而感到自豪。”

            在沈陽聯勤保障中心所屬部隊,很多官兵走進軍營的第一課是在后勤史館里上的。史館里面陳列最多、介紹最詳實、內容最震撼的,便是抗美援朝戰爭展區。

            “米、面、油、衣、被、車輛,這些看似平常的物品,那時卻在戰場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后勤史館中的一串串數字、一件件文物、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故事,無不震撼著每名前來參觀官兵的心。

            勝利精神長存

            一支軍隊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精神。

            70年過去了,某汽車運輸旅從當年的入朝作戰第一支汽車部隊,成長為今天聯勤保障部隊中唯一一支汽車運輸旅,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當年“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筑起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汽車兵之魂沒有變。

            那年,汽車運輸旅接到命令:遠程機動,參加跨區實兵聯演。一路上,官兵頂住悶熱、疲勞和困倦的襲擾,跨越5省1區,連續機動6000多公里,準時抵達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沒有一輛車掉隊。

            戰斗打響,車隊在藍軍襲擾下越戰越勇。當行至艱險陡峭的哈爾德勒山地時,重載運輸車由于動力不足,在近70度的大坡前止步。

            “前面就是‘上甘嶺’,我們沒有退路!”部隊長的戰斗動員擲地有聲。緊急作戰會議決定,采取不同車型交叉編組,以動力強勁的自裝卸運輸車牽引其他運輸車的方式分組“登山”。最終,車隊突破天險,成為最快機動到位的參演部隊。

            創新突破的精神在與時俱進中傳承。

            金秋,遼南山區,某聯勤保障旅衛生營正在執行演訓任務。“前沿陣地遭敵遠程火力打擊,15名戰士受重傷,急需血漿藥品。”誰知,橋梁被炸無法通車,數公里山路,幾十公斤血漿藥品,靠人力短時間不能送到。

            千鈞一發之際,4架小型無人機掛載儲存箱從天而降,快速精準地將血漿藥品送達“前線”。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2日 07版)

          [責任編輯:房琳琳]
          主站蜘蛛池模板: 69式互添免费视频| 久久香蕉超碰97国产精品|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99ee6热久久免费精品6|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日韩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污片在线观看|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欧美|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97色伦图片97综合影院久久| 新婚娇妻1一29芷姗txt下载|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欧美综合视频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自慰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 我想看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老妇bbbwwbbww|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奇米影视久久777中文字幕| 好深好爽办公室做视频| 久久99九九国产免费看小说| 污污动漫在线看| 午夜神器成在线人成在线人免费| 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