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升溫+玩法迭代 這個“五一”文旅市場百花齊放
外國游客游覽北京鼓樓。人民網記者 李楠樺攝
“‘五一’回國的機票都快訂滿了。”在日本留學的小劉說,5月初也是日本的黃金周,很多日本人都準備來中國旅游。
隨著我國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今年以來,我國入境游市場持續升溫,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國游客921.5萬人次,同比增長40.2%。而近期多部門全面推廣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舉措,更是為入境游添了把“火”,“五一”假期入境游熱度不斷攀升。
“經常看到帶著幾個大旅行箱來‘買買買’的外國游客,他們最喜歡買電子產品,還有傳統工藝品、茶葉和清涼油等一些有中國特色的消費品。”導游小季表示,進入旺季以來,英語導游供不應求,“五一”假期的預定訂單多到接不過來。
“離境退稅等優惠政策應該成為吸引國際游客并擴大入境消費的常態化做法。”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戚聿東認為,實施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舉措,有助于刺激國際游客在我國的消費和購買,擴大我國老字號產品、消費名品、智能產品、工藝美術產品的市場需求和生產供應。
記者從在線旅行平臺獲悉,與入境游熱度不相上下,我國居民“五一”假期出游需求呈現明顯增長。
美團旅行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五一”假期出游搜索熱度同比上漲326%;攜程數據顯示,近一周境內酒店搜索熱度環比暴漲100%,機票搜索熱度飆升80%;途牛數據顯示,選擇3至5天出游行程人次占比62%,近10%的用戶選擇了6天及以上的出游行程;去哪兒數據顯示,“五一”“偕老游”景區預訂量同比增加三成以上。
“五一”假期,很多年輕游客選擇“口岸游”,內蒙古阿爾山口岸、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廣西東興口岸、云南磨憨口岸……游客站在莊嚴的國門建筑、界碑和“祖國在我心中”等標志性景點前,家國情懷被無限激發。不用過多舟車勞頓就能體驗其他國家獨特的地理文化,這種旅游方式正在成為文旅消費的新熱點。
有人喜歡熱鬧的氛圍,也有人喜歡清凈的旅游體驗。不少游客更加注重旅行的品質和性價比,“小地方大體驗”逐漸變得更具吸引力。許多縣域目的地通過“微度假綜合體+非遺活化”模式完成配套升級,例如江門赤坎華僑古鎮將影視IP轉化為文旅消費場景,加入了粵劇、醒獅、舞龍等非遺展演。
戚聿東談到,近年來,人民群眾對于文化和旅游消費的需求在不斷升級。文旅部門應加強戰略規劃,全業務全流程全周期優化旅游環境,促進旅游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旅游企業要真正落實“以游客為中心”的理念,全方位優化“吃住行娛游購”的環境,全過程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