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街區煥活新地標 幸福感來自這些細節
福建寧德、浙江嘉興……這些歷史悠久的城市里的老街區,經過保護修繕與升級,不僅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也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460多年歷史老街區
延續市井生活氣息
位于福建省寧德市的鵬程歷史文化街區,仍保留著明代嘉靖年間以來的街巷格局,至今已有460多年。這里不僅是充滿市井生活氣息的老社區,也是當地唯一完整保留古城風貌的“活態博物館”。
總臺記者 彭雨佳:走進鵬程歷史文化街區,就像是翻開了老寧德的歷史書卷。青石板路曲折向前,街巷兩側的古民居古樸雅致。然而在多年以前,這里的一些古建筑因為年代久遠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破損。2021年之后,當地對這里進行了一系列保護性修繕。
鵬程歷史文化街區內現今還居住著500多戶居民,他們中有不少人,都住在明清時期建造的古民居里。在這些古建筑的外圍,我們能看到古樸的青磚圍墻。然而,在修繕之前,這些青磚圍墻曾經出現破損甚至坍塌等情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總臺記者 彭雨佳:這堵墻看起來平平無奇,在修繕的時候可費了不少功夫。敲一敲,你會發現它并不是一堵實心的墻。這種墻叫作青磚空斗墻,是由青磚的大面與窄面交錯砌筑的,可以在墻體中間形成一個空斗。不但省工省料,還能起到保溫、隔音和防火的作用。這種墻對砌筑工藝要求非常高,在修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也秉持最小干預原則,通過使用這項傳統的砌筑技藝將墻體按原樣修復。
不僅老建筑需要修繕,曾經的鵬程社區基礎設施薄弱,每到雨季,街巷路面甚至居民家中還容易積水。而且,空中還纏繞著雜亂的線纜,安全隱患大。完善提升基礎設施、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是街區修繕工作的重中之重。
寧德市蕉城區蕉南街道鵬程社區黨支部書記 周蕓蕻:改造了排水、污水管道,解決了原來的路面積水問題。還有通過統一布線,整改了空中飛線,降低了這些安全隱患。除此之外,我們也拆除了違章搭蓋。
由于街區內不少古民居都是磚木結構,為此,在修繕過程中,工作人員還特別搭建了智慧消防平臺。
周蕓蕻介紹,通過安裝煙感、溫感探測器,對街區內的煙霧、電路溫度等進行實時監控。一旦出現火災隱患,系統會立刻報警,值班人員可以馬上趕往現場,最大程度預防火災發生。
如今的鵬程歷史文化街區,不僅修繕保留了古建筑的歷史肌理,也提升了居民們的生活環境,既留住了鄉愁,也延續了濃厚的市井生活氣息。不僅如此,修舊如舊的古建筑還被活化利用,通過非遺體驗,拓展成文旅消費新場景。
總臺記者 彭雨佳:我現在在體驗的就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家蒸籠傳統手工技藝。現場可以體驗的還有國家級非遺畬族銀器制作技藝,以及當地的特色非遺——根書。鵬程社區會不定期舉行類似的非遺體驗活動或者表演,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寧德市蕉城區蕉南街道鵬程社區黨支部書記 周蕓蕻:接下來,我們在保護的基礎上還要引入漢服體驗、文創商鋪等新業態,讓歷史文化街區在被保護的同時,也能煥發出新生機。
歷史街區煥活新地標
驛站升級民生溫度
浙江嘉興是紅船精神的啟航地。從歷史街區到功能復合的公共空間,嘉興從住房、小區、社區、城區等多維度發力,讓承載紅色記憶的城市空間煥發新生,市民的幸福感也不斷提升。
總臺記者 信任:來到浙江嘉興,相信每個人都不會錯過來南湖瞻仰紅船的機會。這是中共一大紀念船,是中國共產黨夢想啟航的地方。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紅船的對岸,曾經斑駁的工業廠房,現在已經蛻變為活力四射的城市新地標。紅船精神不僅鐫刻在紀念館的展陳當中,更是流淌在這座城市勇于破浪前行的血脈里。
與南湖紅船隔水相望的舊廠房與倉儲區,曾是嘉興絹紡廠等老工業企業的聚集地,一度長期閑置。為此,嘉興市啟動“南湖天地”特色商圈更新項目,依托南湖紅色文化底蘊,將舊廠區打造成集歷史文化、商業活力、生態休閑于一體的城市新地標。
浙江南湖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吳喆航:改造過程當中,我們既尊重嘉興本地市民的訴求和愿景,還留下了嘉興本土的特色和老百姓的珍貴記憶。讓“南湖天地”體現出它的商業活力,能夠吸引周邊的游客和流量。
這是在“南湖天地”的嘉絹記憶展館,通過老物件、歷史照片展陳,觀眾可以了解嘉興絹紡廠的百年故事。曾在廠里工作多年的退休職工,如今成了展館的志愿講解員。
市民 張琳:我是1999年來到嘉興的,那時候這邊全部是老廠房,有些地方是荒廢的。改造以后空氣特別好,而且綠化很好。像這么熱的天,我們下午4點多從家里出發,圍著南湖走一圈,路全部被樹蔭遮到了,基本上曬不到太陽,很舒服。
除了打造新地標,城市生活的美好還來自各種細節。
總臺記者 信任:大家可以想象嗎?像這樣環境好的廁所竟然是嘉興市區街邊的公共廁所。但是它又不僅僅是一個公共廁所,通過這個小的過道過來,它的隔壁就是當地市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溫暖驛站”。通過多年的升級改造,現在在嘉興市區平均每2公里就有一個這樣的驛站和3個公共廁所。
在驛站里,居民不僅能歇歇腳、喝點水,還能上網、讀書,或參加法律咨詢、音樂沙龍等活動。分布于公園、街角、老舊小區旁的181座驛站,已成為居民日常的文化互動空間。
市民 戴紅芳:我主要是來看書的,書比較多。我們嘉興雖然不大,但是生活得確實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