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多措并舉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江蘇破除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壁壘,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核電、風電、儲能等競爭性基建領域投資開發;湖北發布面向民間資本的投資項目清單,3年推介項目預計總投資7000億元以上……民間投資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今年以來,各地精準施策,積極疏通民間投資堵點,有力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民間項目投資(扣除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增長3.9%,展現出較強韌性。分行業看,住宿和餐飲業民間投資增長19.6%,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8.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民間投資增長8.1%,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5.0%,投資結構分化明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明確“完善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和促進投資落地機制,形成市場主導的有效投資內生增長機制”。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的政策環境持續改善。5月2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開啟了以法治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區域市場壁壘加速破除,為民間投資市場準入掃清了障礙、穩定了預期。
民間投資的活躍程度,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一個經濟體的內生動力。民間投資結構的變化,則與我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進程緊密相關,也反映出民間資本對風險偏好和政策導向的敏感性。
目前,今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8000億元已全部下達完畢,中央預算內投資7350億元已基本下達完畢。重點項目建設的有序推進,為民間投資平穩增長起到了支撐作用。同時還要看到,作為我國消費升級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服務消費是未來消費需求增長最主要的動力來源。消費和投資,是內在關聯且相互促進的整體。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離不開對相關產業和消費場景的投資。這樣的發展趨勢也體現在相關領域民間投資的增長上。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有效釋放內需潛力。會議提出,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近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提出,加力擴大有效投資,發揮重大工程引領帶動作用,適應需求變化更多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積極促進民間投資。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競爭力。當前,我國人均資本存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未來前景看,我國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等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教育、醫療、養老、托育、品質居住等方面的需求也很大,投資于人潛力巨大。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集中向民間資本新推介項目3200余個、涉及項目總投資超3萬億元。民間投資機制靈活、貼近市場,就業吸納能力強,善于聚集創新資源開展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正是有效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要內容。
接下來,還需進一步破除市場壁壘、優化營商環境,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降低制度成本,推動建立高效良性的民間投資工作機制,為民營企業在政策上解惑、環境上解壓、發展上解憂。多措并舉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才能讓民間資本愿投、敢投、會投,從而更好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