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活水”激發小微企業活力(現場評論)
企業發展,少不了貸款?少J款從哪里來?可以從“數”中來。
前不久,重慶縉云山腳下的一家農產品公司,因采購商的預付款機制,導致自身現金流被擠壓,愁壞了負責人黃道寬。為難之時,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發揮了作用。根據企業涉稅數據等信息,金融監管部門可篩選出有合理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清單,銀行再結合自己的調研數據為企業精準畫像。滿足條件的黃道寬,拿到了200萬元信用貸款,公司又接了幾單新合同。
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支持小微企業爬坡過坎、創新發展,金融服務不可或缺。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6.0萬億元,同比增長12.3%,信用貸款占比近三成。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建立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從供需兩端發力打通小微企業融資“中梗阻”,作用和成效顯著。截至7月末,各地依托該機制累計走訪小微經營主體近9800萬戶,目前發放貸款達22萬億元。
融資堵點、發展痛點就是政策發力點。小微經營主體貸款難在哪?銀企信息不對稱,溝通、盡調成本高;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參差不齊,缺資產抵押,貸款風險高……暢通銀企對接的“高速路”,必須探出新策、拿出實招。
融資融資,一個“融”字至關重要,關鍵在于搭建溝通“連心橋”,做到心相融。一方面,不少小微企業經營者渴望獲得安全、便捷的貸款產品;另一方面,銀行也希望獲得安全、可持續的用戶。搭建銀企互信的平臺,協調工作機制十分重要。在福建、重慶等地,街道、社區網格員和銀行員工一同進園區、訪企業,銀企雙方都更容易打消顧慮。進一步暢通渠道、完善機制,確保銀企形成良性互動,金融服務就能更精準。
提升融資服務的可得性精準性,數字技術是填平“信息鴻溝”的好工具。如今積極發展數字金融,就是要連通“數據孤島”,實現銀企雙贏。調研時,不少銀行客戶經理說,最開始接到“推薦清單”時,以為是“攤派任務”。一走訪才發現,清單上的企業確實有發展前景、有資金需求,服務效率大幅提升,F實情況在變,企業需求在變,利用新技術更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動態化需求,金融業才能不斷開辟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進一步講,每一筆融資業務的背后,都有高質量發展的挖潛空間。比如,一家砂石開采企業曾受到行政處罰,這個“污點”影響了后續經營。當地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專班了解情況后,協調有關部門輔導企業完成信用修復,企業得以輕裝再出發。再如,針對企業反映集中的貸款到期“過橋”難題,浙江、山東等地將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嵌入協調工作機制,企業得以減負。進一步加強支撐保障,做好更有力度、溫度的金融服務,不斷為破解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貢獻新思路、新辦法、新機制,金融活水才能更好澆灌高質量發展沃土。
金融活則經濟活,好政策要重落實。加強央地協同、用好數據手段、各領域匯聚合力,定能更好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助力越來越多小微企業在創新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
。ㄗ髡邽楸緢蠼洕鐣坑浾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