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法治之基,匯聚法治力量
11月17日至18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對新征程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要求“聚焦建設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思想照亮征程,指引道路越走越寬廣。2020年11月,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上具有里程碑意義。5年來,從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到制定實施法治中國建設規(guī)劃、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再到深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建設、扎實開展執(zhí)法司法專項檢查、依法懲治違法犯罪……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全面依法治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為書寫“兩大奇跡”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日,《習近平法治文選》第一卷出版發(fā)行,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緊密聯系這些年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聯系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變革性實踐,更能感受到這一重要思想蘊含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這場國家治理的深刻革命,更加自覺地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合力開創(chuàng)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
“更加注重法治與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相協同,更加注重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以“兩個更加”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這里,重點圍繞如何促進法治與發(fā)展相協同進行闡釋,以深化理解。
今年5月30日,民營經濟促進法施行不久,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首次適用該法,在一起案件中判決政府部門向企業(yè)支付800余萬元補償。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正是以法治力量為民營企業(yè)“撐腰”,讓廣大企業(yè)真正感受到“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huán)境”,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實現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必須堅持以法治為引領。”守好綠水青山,長江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的嚴格實施,讓一度成為“稀客”的“微笑天使”江豚回來了。打造開放門戶,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等制定出臺,護航海南自貿港成形起勢、即將啟動全島封關運作。以高水平法治促進高質量發(fā)展,我們前進的步伐更加穩(wěn)健、動能更加強勁。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列入“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目標,提出建設法治經濟、信用經濟,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huán)境。面向未來,牢牢把握更加注重法治與發(fā)展相協同的要求,就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應對風險挑戰(zhàn),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穩(wěn)定的、公開的、規(guī)范的制度和規(guī)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提供牢固的基礎、持久的動力和廣闊的空間。
我們干的是前無古人的開創(chuàng)性事業(yè),進行人類史上非常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關鍵要有自信、有定力、有行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砥礪前行,筑牢法治之基,匯聚法治力量,中國式現代化就一定能行穩(wěn)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