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年→10分鐘 我國量子計算機開始全球“接單”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是近年來大家常有的一句調侃,也讓量子這個深奧的物理學概念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
量子是描述微觀世界基本物理量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單位,也是能量的最基本攜帶者。量子科技,就是利用量子疊加、量子糾纏、量子不可克隆等特性,來實現量子計算、量子測量和量子通信等應用。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刷新了超導體系全球量子計算優越性新紀錄。
這樣顛覆未來的新科技,究竟能干什么、又帶來哪些改變?
探訪微觀世界的無限可能
在安徽合肥的數據產業園,工程師們正在測試最新研發的量子計算機穩定性。
總臺央視記者 張叢婧:這個大家伙就是一臺超導量子計算機,白色罐體相當于它的CPU,旁邊的大黑箱子則是用來提供信號的,可能很多人會好奇為什么這臺計算機這么龐大?

因為它具有超強算力,處理特定任務,這臺量子計算機只需要10分鐘,而同樣的任務,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也需要大概1.6萬年。

中電信量子集團量子計算高級研究員 張鑫方:這臺量子計算機,從核心處理器到大型稀釋制冷機以及測控軟硬件系統,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將量子計算核心技術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眼下,這臺量子計算機首次面向全球開放應用服務,讓更多人都能用上這樣的超強算力。

中國電信安徽公司量子產品團隊總監 毛瀟筱:我們搭建了融合算力服務平臺,可以在線使用量子計算機的服務,可以為氣象預測、生物化學,包括金融科技等各個領域提供量子計算服務,未來我們使用量子計算可以像用水用電一樣方便。

如果說量子計算是“最強大腦”,那么量子測量就是感知微觀世界的“慧眼”。

總臺央視記者 張叢婧:我手里拿的是一個量子精密傳感器,它并不是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元器件,而是在針尖上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它只有0.5納米大小,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十萬分之一。

有了它,就可以檢測到以前我們測不出來的非常微弱的磁場。

這是一款量子傳感器,它能夠檢測出比地磁場微弱100億倍的磁場信號,現在已經用到了醫學領域,能夠更快更精準并且是無創地篩查心臟早期疾病。

國儀量子技術負責人 許克標:過去5年我們牢牢把握國家的戰略方向,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實現了從前沿技術到產業應用的關鍵突破。未來5年,要將靈敏度分辨率等指標推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提高量子傳感器在不同場景下的適配性,實現真正的規模化應用。

不僅是“算得快”“看得清”,量子技術還能“守口如瓶”,保護我們的通信安全。

總臺央視記者 張叢婧:這臺手機外觀看起來和普通的沒什么兩樣,但是因為應用了量子技術,所以它可以實現加密通話。

點擊語音通話,可以看到界面顯示是量子密話呼叫中,這就意味著我們的通話過程被量子密鑰保護,信號傳輸不會被竊取,不會被破譯,保證了我們通話的安全性。

科大國盾項目總監 周雷:我們實現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關鍵核心部件都進行了國產化。量子科技作為未來產業,我們作為從業者感到非常振奮,同時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動力,更好地將量子通信技術服務于我們整個的信息安全系統。
從“技術可行”到“場景可用”
競逐新賽道
“場景”,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高頻詞,也是“十五五”規劃建議里多次提到的關鍵詞。再前沿的技術,沒有應用場景也只是“鏡花水月”。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必然要實現規模化應用。讓量子科技照進現實,就要在日常使用中去磨合和提升。
在安徽,這幾天正在加快布局實施“千家場景”行動,面向量子科技企業,陸續開放電子政務、社會治理等25個領域的1000個應用場景。

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劉文峰:以場景驅動創新,通過向社會廣泛開放資源,加快打通前沿技術轉化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方向,下一步將通過大規模開發、開放應用場景,為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提供最急需的“真實試驗場”,把國家戰略部署率先在安徽轉化為落地的項目、成長的產業和現實的生產力。

云飛路,是安徽合肥高新區的一條道路,雖然不長,卻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量子大道。在它周邊,分布著眾多科技企業,構建起覆蓋量子計算、通信、測量全鏈條的產業生態。

眼下,當地正加快打造以“量子大道”為中軸線的產業園區,力爭到2028年,相關企業超170家,打造出百億元級的量子產業集群。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網安所所長 溫曉君:我國正致力于形成以技術創新與場景應用雙輪驅動的量子科技產業集群。通過構建線下聚集、線上開源的產業生態和提供全生命周期精準服務。同時產業界積極探索量子計算在金融風險分析、基因序列匹配等場景應用,以及量子通信技術在無人駕駛、無人機群等領域的示范應用。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量子科技產業逐步邁入技術驅動和場景牽引“并行發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發展新階段。目前,量子領域相關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近六成,培育出超2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獨角獸企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網安所所長 溫曉君:量子科技賦能工業制造、電信、醫療等領域勢頭強勁,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監制丨王琰
制片人丨朱江
記者丨張叢婧 王利 葛啟文 任鑫玉 安徽臺
編輯丨張博 張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