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又搞“去蔣化” 兩蔣“陵寢”要被改名
繼推翻蔣介石銅像、移除相關標識、修改教科書等“去蔣化”手段之后,民進黨當局又對兩蔣陵墓下手了。據臺灣“中時新聞網”等臺媒報道,日前,臺灣防務部門修改相關規定,宣布“為落實轉型正義、打破威權時代僵化印象”,廢除兩蔣“陵寢”“謁靈”用語,而改為“營區”“入營”。
“陵寢”“謁靈”用語已使用50年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先后于1975年、1988年去世后,都沒有下葬,其靈柩分別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和大溪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
其靈柩暫厝地點被稱為“陵寢”,而前往兩蔣陵寢瞻仰致意則被稱為“謁靈”,這兩個名詞已使用長達50年。
慈湖、大溪營區由防務部門下設機構負責管理,設立桃園管理組,并派駐“三軍儀隊”駐防。
馬英九在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期間,每年都親率官員前往桃園大溪慈湖拜謁,獻花、行鞠躬禮、俯首追思,并在蔣介石遺像前瞻仰懷念。
民進黨操作“去蔣化”不遺余力
作為民進黨等“臺獨”分裂勢力操弄“去中國化”、挑動意識形態對立的重要一環,“去蔣化”一直是重要招數之一。第一波“去蔣化”浪潮發生在1996年,時任臺北市長陳水扁下令將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場所前的“介壽路”(注:為慶祝蔣介石壽辰而命名)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在民進黨上臺后,還發生島內各地的蔣介石雕像遭潑漆、推倒,操作將“中正紀念堂”更名,下架蔣介石紀念品,推動校園教育“去蔣化”等事件。
而此次兩蔣陵墓用語修改事件起因,則是由于民進黨民代邱志偉4月質疑,是否規劃裁撤兩蔣陵墓儀仗隊并修改“陵寢”名稱。他說,陵寢是帝王的墳墓,軍方的職責是“保家衛國”、抵抗“敵對勢力”,而非保護“獨裁者”墳墓。
4月22日,民進黨當局防務部門在經過討論后,公告修改兩蔣慈湖、大溪所謂“管理要點”,將“謁靈”修改為“入營”,并刪除“陵寢”字樣,改以“營區”概括全域,還將“謁靈申請”調整為“靈柩區開放申請”。
相關新聞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留言批評“沒有其他重要的事情可以做了嗎”“只會做這些無聊事自嗨”“可告訴老百姓這樣有什么差別嗎”。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也曾表示,“去蔣化”、“去中國化”是民進黨一貫的主張,他們無視于人民感情,完完全全希望徹底跟大陸切割,達到他們所謂“臺獨建國”理想,“其實民進黨要做什么,大家心中都很了然”。
究竟誰才是“獨裁者”?
中國國民黨民代翁曉玲對此批評表示,防務部門變成民進黨的政戰部,縱然對個別領導人不滿,也不能以偏概全,忘掉兩蔣的貢獻,民進黨是想抹滅歷史,打著“轉型正義”旗號踐踏正義、行使獨裁。
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為謀求“臺獨”分裂私利,打著“民主對抗威權”的幌子,完全無視改善民生福祉,卻揮動屠刀對“在野黨”搞“大罷免”,一味煽動兩岸敵意對抗,還將優勢產業向美國主子悉數奉上,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獨裁者”。
近日公布的島內一項民調顯示,民眾對賴清德施政滿意度僅剩47.1%,較上次民調下降近10個百分點,首度出現滿意度與不滿意度“死亡交叉”。其所作所為完全與臺灣民眾利益福祉背道而馳,引起越來越多臺灣民眾的不滿與反對,最終必然被民意拋棄。(文/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