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臺視界 鏡啟未來”兩岸媒體青年交流活動圓滿收官
2025-09-23 09:3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9月22日訊 9月9日至15日,“遼臺視界 鏡啟未來”兩岸媒體青年交流活動在遼寧舉辦。本次活動以“勿忘歷史 融合發展”為主題,旨在通過兩岸媒體在遼寧沉浸式參訪、全方位報道,共同回望抗戰歷史,共享遼寧全面振興發展成果,共創遼臺媒體交流合作新篇章。
本次活動邀請了臺灣媒體人士、臺青自媒體博主、香港記者以及大陸媒體記者等近40人參加。旨在通過兩岸媒體人面對面深入交流,深化遼臺兩地媒體交流合作,為兩岸媒體提供更豐富的報道素材和更廣闊的觀察視角,通過兩岸媒體全方位報道,傳遞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展現遼寧經濟社會發展面貌,展現遼寧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更多臺灣同胞走近遼寧、了解遼寧、愛上遼寧。
回溯抗戰史,銘記民族魂。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內,參訪團成員駐足在抗戰文物前,神情凝重,共同回顧抗戰歲月。大家表示,兩岸同胞攜手保家衛國、共抵外辱,感受到那段歲月的沉重與悲壯。臺灣旺報前副社長刁明芳走出場館時看見一群可愛的小朋友,便用手機拍攝了這一幕。她說:“共同的歷史根脈是兩岸兒童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若他們從小不了解共同的苦難抗爭史,不深知‘兩岸一家親’的血脈事實,便難有深刻的民族認同。唯有讓他們明曉兩岸同根同源,未來攜手前行,才能讓民族更有力量。”
“以前只在史料里見過沈陽故宮的記載,今天實地參訪,才真切感受到它的文化內涵。”臺灣新聞記者協會理事長袁天明表示,這些歷史遺存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財富,會通過鏡頭和文字,把沈陽故宮的歷史分享給更多臺灣同胞。
行程中特別安排了重走抗聯路的環節,參訪團成員穿梭在山水間,仿佛置身于那支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艱苦的英雄隊伍。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中,楊靖宇將軍的遺物讓大家紅了眼眶。“兩岸同胞共同經歷了那段艱苦卓絕、英勇頑強的斗爭歲月,這份共同的記憶應當被永遠銘記。”
山海共融,和合共生。在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成為參訪團關注的焦點。從歷史縱向延伸,展現了遼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和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形成發展過程中作出的貢獻,完美詮釋了“共融”與“共生”的永恒主題,以及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并蓄的深厚底蘊。臺灣自媒體博主陳靜儀被展廳內拿著畫本鉛筆臨摹文物的小朋友吸引,一直用相機捕捉生動的瞬間!吧蜿柺歉赣H的故鄉,一踏上這片土地就感受到親情和溫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文化的共鳴是任何力量都無法割斷的!
大連音樂博物館內,兩岸媒體人共同欣賞了傳統民樂表演,傾聽了多首兩岸同胞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和曲目選段。臺灣專欄作家協會榮譽理事長應平書表示:“音樂是很好的溝通語言,很喜歡遼寧這種有溫度的感覺,這一刻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在交融。”
見證新突破,感受振興力量。參訪團考察了遼寧的城市建設、特色產業發展項目,親眼目睹了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遼寧的產業轉型升級令人印象深刻。”臺灣自媒體博主邱慶齡表示,大連產業規劃蘊含兩岸合作大潛力,先進制造業、海洋經濟領域、軟件產業等領域可與臺灣電子零部件、臺灣海洋科技、生物制藥等產業開展交流合作。
在冰山慧谷智慧產業園,臺灣種子娛樂制作公司總經理李文娟說:“感覺很生動有趣,讓我感受到如今大陸文化IP崛起的良好勢頭。臺灣也有不少企業在相關領域探索實踐,若兩岸能加強交流合作,一定能碰撞出更多火花。”
廈門微笑比心傳媒文化公司董事長、臺青自媒體人游文凱表示:“通過這次參訪交流活動,對遼寧傳媒學院學生創作的動漫作品產生濃厚興趣,沒想過風靡全球的《黑神話·悟空》游戲背后竟是來自沈陽的動漫力量!”臺青還與遼寧傳媒學院師生探討了日后互相學習及合作意向。
共謀新合作,同啟新未來。大陸媒體人分享了融媒體發展經驗,臺灣媒體代表提議建立常態化的遼臺媒體交流機制,搭建兩岸青年媒體人合作平臺。大家一致認為,兩岸媒體人應當承擔起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責任,用客觀、真實的報道增進相互了解。
山海不遠,和者同心;萬里路遙,且歌且行。七天的行程雖然短暫,但留給兩岸媒體人的思考卻是深遠的。正如參訪團團長袁天明在臨別時所言:“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未來的開啟,遼寧的發展機遇值得臺灣青年關注。相信通過我們的鏡頭和筆觸,能夠讓更多兩岸同胞看到動人的遼寧,感受到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共同展望融合發展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