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走訪長沙影珠山抗戰遺址 聽抗戰老兵講述歷史烽煙
2025-08-04 10:0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長沙8月1日電 (付敬懿)“如果再選擇,您還會參軍嗎?”“保家衛國,義不容辭!”面對來自海峽兩岸記者的提問,今年97歲的抗戰老兵余炳純這樣毫不猶豫地回答,并喊出當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帶人們走進抗戰烽煙的歷史深處。
7月31日,“抗戰勝地、三湘新貌——2025年海峽兩岸記者湖南行”聯合采訪活動來到長沙縣福臨鎮,走進長沙影珠山抗戰遺址公園,體悟抗戰精神。這里仍保留著大量抗戰遺跡,包括綿延近七公里的戰壕、簡易行軍灶、指揮部舊址、抗戰陣亡將士墓等。
影珠山脈橫跨長沙、岳陽兩地,主峰高509.4米,為長沙城北第一高峰,扼長、岳古道咽喉,乃兵家必爭之要沖,在長沙會戰時被譽為“天爐隘口,北門鑰匙”。在1939年至1942年間的三次長沙保衛戰中,中日軍隊在影珠山及周邊地區激戰數十次,尤其以第三次長沙保衛戰最為慘烈。
原福臨鎮文化綜合服務站站長楊琮表示,中國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于影珠山陣地重創日軍第6師團第23聯隊、第40輜重聯隊,全殲獨立第九混成旅團精銳山崎大隊、崛內大隊,譜寫了“倭寇未曾留片甲,英雄駐此障長沙”的英雄篇章,這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長沙保衛戰是日本全面侵華以來,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日軍66萬余人次,中國軍隊100萬余人次)、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大會戰。中國軍隊三戰三捷,斃傷日軍10萬余人,己方傷亡13萬人,為保衛和建設西南大后方贏得了寶貴時間,也讓世界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決心和力量。
“現在國家富強了,家鄉變好了,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余炳純是長沙縣福臨鎮人,出生在殷實之家,1944年8月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入青年遠征軍205師613團2營5連當一名機槍手。如今,老人每月有低保和高齡補貼,在侄兒余炎尚家的照看下安享晚年。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