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5月2日海南省赴臺旅游首發團僅半個多月,5月21日,海南省組織了規模龐大的首個赴臺旅游代表團參加2009臺北兩岸觀光博覽會。由省長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陸志遠任團長的這個70人的代表團中,有3位是主管旅游的市縣有關負責人、9位是市縣旅游局局長、30多位是省內旅游企業負責人———
旅游局長眼中的臺灣旅游
臺灣和海南,祖國兩大寶島,在十多年前成功開展瓊臺農業合作后,借大陸開放臺灣觀光游的契機,開始全面啟動兩島旅游合作。
從1956年就開始起步的臺灣旅游業,正在實施“二十一世紀發展觀光新戰略”,提出把臺灣發展為“觀光之島”。已經具備良好旅游發展基礎的臺灣旅游業,又開始新一輪旅游發展新戰略。
這對正在建設中的海南國際旅游島,無疑是極好的學習之地。所以,在為期7天的臺灣之旅中,代表團成員時刻不忘向臺灣同行學習,希望把成功經驗帶回海南,從而使臺灣之旅成為“取經”之旅。
一石一木皆可入景
在臺灣,一個小小的茶葉蛋、一杯普通的木瓜牛奶,甚至一個石階、一棵樹木,都能被旅游部門挖掘包裝成一個個動人故事,通過導游生動的講解,成為打動和吸引游客的“法寶”。
“在臺灣,我們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為什么文化才是旅游的靈魂。”陸志遠說,經過50多年發展的臺灣旅游業,現在更加重視對人文旅游資源如文物古跡、建筑、民俗風土、特色美食等的開發,使其與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充分體現歷史價值和人文特色。
讓代表團成員感觸頗多的是:2009臺北兩岸觀光博覽會開幕式,盡管規模不大,但20位阿美族少男少女清純的歌舞,帶給游客的是濃郁的原住民文化;在阿里山,因為蔣介石喜歡這里的魚,所以現在這種魚被稱為“總統魚”推薦給游客,順帶著再介紹蔣介石在阿里山的故事;踏入佛光山,印刻在墻壁上的佛家經典與周圍良好的生態環境融為一體,游客在法師的帶領下感受佛教文化的精深……
“這里沒有大陸很多寺院的商業氣,從一踏入院門,一路感受的都是佛教文化。”萬寧旅游局長鐘紅霞感觸很深:不以短期商業利益為目標,更多考慮人文環境特點,即使如購物點之類的設置,也都是為滿足游客更進一步了解佛教文化。
在臺灣,夜市成為吸引代表團的一個特殊景點。臺北士林夜市,一條普通的夜市,被旅游部門善加利用,那些原本普通的食品,現在成了倍受游客喜愛的“大餅包小餅”、“大腸包小腸”,士林夜市也成為游客到臺北的必去景點。
省旅游委市場處處長陳祎波說,原本是老百姓夜間趕集的夜市,經旅游部門包裝和大力推介后,逛夜市發展成游客來臺觀光的必備節目,這對海南很有借鑒意義。一方面海南地處熱帶,具有發展夜市的自然條件;一方面海南是一個移民島,匯聚了各地美食,這些都可以包裝成為夜市賣點。
科技投入不遺余力
“臺灣景區景點的門票普遍不高,但經營者的贏利水平并不低。”定安縣旅游局局長楊文鋒觀察了多個景點,發現門票大多在幾十元左右,臺北故宮僅為20多元,這與大陸現在動輒上百甚至幾百元的門票相比,價格很低。但景區卻通過開發衍生產品和系列產品,如臺北故宮依托豐富的宮藏,開發出一系列裝飾品、書簽、書籍等產品,游客購買非常踴躍。
用高科技提升服務質量是臺灣旅游另一大特色。游覽臺北故宮正巧遇上周日,小小的展廳人山人海,但通過為每個旅游團配備獨立的導游系統,游客還是能夠清晰聽到導游的講解,而整個大廳也沒有導游講解聲此起彼落的嘈雜;在清明上河圖的展示處,游客只需在圖上拍拍船頭,圖上的屏幕就會生動展現畫中情景。
“這對正在建設中的海南國際旅游島是非常好的借鑒,海南應該加大在旅游方面的科技投入。”澄邁旅游局長周臣業發現,在臺灣各個景區景點,都已經配置了完善的自動導游系統,自游人通過租用導游器,可以非常方便地按照標識在導游器的指導下游覽景區。
在日月潭的拉魯島,海口旅游局長龍衛東發現,島上的遮蔭亭非常涼爽,看表面卻是鐵制的。細問之下,原來是在鐵管中放入了椰棕,所以隔熱效果非常好。這樣既可以保證亭子的外型與整個島協調,又使亭子起到非常好的遮蔭效果。這對地處熱帶亞熱帶的海南島,又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細致入微的服務是臺灣旅游水平的一個具體體現。陵水旅游局長陳海強認為,臺灣旅游車輛寬敞舒適,而且均采用大玻璃窗,非常符合旅游觀光的使用需求。司機姓名和投訴電話均標注在車輛后部顯著位置,方便游客進行監督和投訴。
臺灣的衛生間被稱為“化妝間”,的確“名不虛稱”。保亭旅游局長董昌標說,島上各大旅游景點的衛生間不僅干凈,設計也十分人性化。在日月潭,一間臨時搭建的衛生間不僅設施置齊全,而且衛生干凈,海南旅游業非常需要在這些方面向臺灣學習。
臺灣導游從業素質普遍較高。臺灣導游協會秘書長曾先生是此次代表團在臺期間的領隊和導游。曾導告訴大家,導游享有帶團補貼和基本工資,購物回扣不是導游收入的唯一來源,比如這幾天帶團每天補貼是2500元新臺幣,約500多人民幣。協會對導游管理非常嚴格,一旦出現違規,會在業內進行通報。
在佛光山,在法師講解時,曾導就像小學生一樣用本子非常認真地做記錄。曾導說,因為自己對這方面了解不多,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下一次就可以更好地向客人講解這里的佛教文化。
生態保護絲絲入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旅游的最大本錢,但旅游業如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卻是旅游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臺灣除了風景秀麗外,更重要的是在這塊土地上孕育著非常多樣化的生物物種,可謂生物多樣性之島,臺灣因而既是生態保護的重地,同時也是自然稟賦的旅游勝地。
在旅游業發展與保護生態方面,臺灣給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副縣長王文平說,日月潭面積并不大,但環境保護得非常好,水質一塵不染。海南在建設國際旅游島進程中,也面臨有效保護環境的挑戰,臺灣同行的經驗值得學習。
在阿里山,人們通過景區內修建的木棧道感受“森林浴”,植被被非常小心地保護。行走在阿里山,文昌旅游局長文傳寶對旅游開發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出來一比較,才知道海南的生態環境的確是一流的。憑借如此優美的生態環境,海南旅游業的前景一定非常好。但就目前而言,如果沒有一流的開發理念和開發技術,最好是保護好現有的生態資源,待條件成熟后再進行高水平開發。
在臺灣,有代表團成員想更深入地了解當地如何利用原住民文化開發和包裝旅游產品;有成員想實地考察和體驗臺灣極富盛名的溫泉文化,了解他們的運作模式;有成員想更多了解臺灣的休閑農業,希望以此為借鑒,發展海南特色的休閑農業;還有成員希望能夠乘坐臺灣捷運、高鐵,感受臺灣完善的鐵路網絡和豐富的鐵路旅游產品……
7天臺灣之旅行程很緊,海南旅游代表團甚至沒有時間能夠環島一圈,僅僅感受到臺灣西部之美。然而,通過一路考察,一路學習,代表團成員對旅游文化、旅游服務和生態保護等,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