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國文化力量:從第一首“紅詩”到文化大繁榮

          時間:2011-06-20 09:5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化既是對歷史的記憶,也是對未來的選擇。

            歷史不會忘記,90多年前,由一些青年奏起的時代壯歌里,文學怎樣從幾首詩歌、幾篇小說變成一場社會改良運動。他們呼喚自由,張揚個性,在全國各地創辦新思潮期刊達400余種,新成立的進步社團達三四百個,這些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最初的廣泛的傳播。

            70多年前,在那場全民參與的抗日救亡運動中,文藝變成抗日前線之外,另一個強大而堅固的戰場。抗戰全面爆發不久,文藝界就全面組成抗日統一戰線并開展宣傳鼓動工作,宣傳抗戰的文藝刊物如雨后春筍,文藝作品創作數量空前,在抗日的烽火中激勵了無數中國人。

            60多年前,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的激情歲月里,文化勾勒出時代進步的美景。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到建設新中國的火熱生活中,用文學、戲劇、音樂、舞蹈、電影、美術等等不同的藝術形式謳歌新中國、贊美新時代、凝聚力量,激勵億萬人民為建設民主、獨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而不懈奮斗。

            ……

            太多的發展歷史反復證明,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具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標志,不在于一時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是否擁有持久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優異的文明素質,能否占領人類道德的制高點。正因如此,文化的發展,還能帶來民族素質的提高、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戰爭年代,文化是鼓勵軍民團結一致、奮勇殺敵的號角;和平年代,文藝又是弘揚真善美、溝通心靈的良方,更是各民族與國家之間交流的橋梁。中國正處于當代歷史上文化發展最穩定、成果最豐富的時期。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展現其獨有的風采和魅力的時機已趨成熟。

            近年來,通過不斷走出去的中國文化,全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了熱愛和平、崇尚藝術、蓬勃發展、積極創新的中國形象。大型原生態歌舞《云南印象》全球預約演出已達500場,預計票房將高達2000萬美元以上;由鄭州歌舞劇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創舞劇《風中少林》已與美國簽約2年,赴美巡演800場;昆曲《1699桃花扇》也是創造了驚人的國際化推廣速度,全球巡演日程已經排到了3年之后。

            民族的振興,必然伴隨著文化的繁榮;國家的富強,必然要有強大的文化來支撐,文化是決定中國未來的重要力量。可以說,中國要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除了靠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外,還要靠文化的軟力量。

            從第一首“紅詩”到文化大繁榮

            一個時代的青春期

            新思潮點燃“五四”圣火,文學青年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風暴中成長……

            最初的一線曙光

            躲躲藏藏地窺了

            眾生(底)心沸著

            鼓著雄壯的勇氣

            狂熱地跳舞著,起勁地歌唱,催太陽起身

            我們生活的苦悶

            我們生活的枯澀

            你撒給我們愛和光

            我們底(的)生命才得復活呀

            但還有許多兄弟呢

            他們(底)的不幸就是我們的不幸呀

            親愛的父親呀

            升吧升吧

            快快地升吧

            多多多多地給些光呀!

            ——節選自《天亮之前》

            1921年12月23日,一個名叫汪靜之的詩人寫了一首題為《天亮之前》的詩。寫作源于當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反動軍閥的血腥統治下秘密召開,汪靜之從一位要好的朋友那里得到消息,覺得參加共產黨的這些人很有志氣,于是寫下這首詩。

            據《黨史縱覽》雜志上發表的文章考證,證實這是第一首歌頌中國共產黨的新詩,當時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詩人把它收在愛情詩集《蕙的風》里,所以也被人們當成了愛情詩。

            這首詩寫成之時,也恰逢“五四”文化運動如火如荼之際。

            新思潮點燃的“五四”圣火越燒越旺。一大批文學青年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核心人物的影響下,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自白話文開始的文學革命提出了“國民文學”、“平民文學”的口號,并開始全面展示“批判封建舊道德、舊傳統、舊制度”、“爭取個性解放”的全新主題。而此間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鄭振鐸、郭沫若、沈雁冰、郁達夫……在這段歷史中,成長為改寫未來的中堅力量。

            至此為止,中國文學其“自身傳統”的延續,實際上是終結了,最終關上了數千年古典文學的門,同時打開文學的一片嶄新天地。同時,中國社會也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編輯:張真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说都市欧美亚洲|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 色釉釉www网址|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www.尤物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国产一级片观看| 婷婷久久五月天|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男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看|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免费h片在线观看网址最新| 国产高清一级伦理| 一个人看的www日本高清视频 |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美女脱了内裤张开腿让男人桶网站|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88av在线播放|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第四页|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四虎在线免费播放| 边吃奶边摸下面|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