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汶川地震塑造信息公開的典范

          時間:2010-05-12 14:3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5月12日報道 汶川大地震中,許多人都重復著這么一句話:我們不能選擇災難,但可以選擇面對災難的方式。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媒體選擇了前所未有的方式來面對,由此帶來了突發新聞領域報道的一次變革。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全中國最痛的地方。作為媒體,無可選擇地要經受這場大震和這種大痛的考驗,如何在大痛中傳遞大愛,如何在謠言中廓清真相,如何在創傷中凝聚力量……似乎來不及過多地思考和準備,媒體便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災難中赤膊上陣了,由此鋪開了一場中國突發新聞領域規模最大的遭遇戰和突擊戰。抗震救災進行到今天,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媒體在這場災難中的表現,那么,完全可以說:媒體的表現帶來了突發新聞報道一次觀念和實踐上的變革!

            

            變革之一

            

            快速充分公開信息,第一時間搶占輿論制高點

            

            毋庸諱言,對媒體而言,重大突發事件尤其是災難性事件的公開報道,一直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很多突發事件的報道,要么語焉不詳,閃爍其詞,沒有公眾想獲知的信息;要么言不及要,避重就輕,不披露大眾關注的核心內容;要么發布范圍受到嚴格限制,甚至干脆不公開報道。出現這種情況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太多的限制往往使媒體形成一種本能反應: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媒體就會反復斟酌和掂量,從而延誤采訪報道的時機。媒體面對突發災難性事件到底如何才能恰當把握,找到報道的最佳路徑?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媒體的做法具有典范和標本意義。

            

            在這場引起全世界關注的媒體大戰中,我國媒體最成功的突破點就是做到了快速充分、及時透明地公開信息,從而在第一時間搶占了輿論的制高點。新華社在地震發生10多分鐘后,就發出了第一條快訊。新華社播發的英文快訊領先于所有外電,比法新社早6分鐘,比美聯社早8分鐘。第一張地震圖片也由新華社在地震發生28分鐘后迅速發出。中央電視臺在地震發生32分鐘后即15時,在新聞頻道口播第一條新聞;15時20分,打破原有節目安排,推出汶川地震直播;22時,新聞頻道和第一套綜合頻道并機直播"抗震救災"特別節目,滾動播出抗震救災有關消息和工作進展。同時,《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臺、中央電視臺在第一時間派出多路記者奔赴抗震救災前線,發回第一手信息。最多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派往前線的記者超過150名;新華社超過100名記者奮戰在抗災一線,在一周的時間內播發的稿件達4600多條。面對突發災難,我國媒體反應之迅捷、力量之強大、視野之廣闊、報道之深入,令許多國外媒體刮目相看。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此次對四川地震的報道之迅捷、之全面,大出人們預料。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稱,中國政府對四川地震的迅速反應令人欽佩。

            

            由于地震發生后,重災區的交通、電力、通訊等設施中斷,媒體的報道便成了全國各地人民了解災區災情和救災進展的最直接途徑。除了記者現場采訪發回信息外,在這次突發災難中,還拓寬了信息發布的渠道。從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二天起,國務院新聞辦、四川省政府每天舉行一場新聞發布會,分別邀請政府職能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以及有關領域的專家,發布災情震情及救災動態信息,并公開回答中外記者的現場提問,而且對每場新聞發布會都進行現場直播,不遮掩,不回避,不回答“無可奉告”。這樣的發布方式既保證了媒體和受眾知情權的滿足,又保證了信息的權威性。在突發災難事件中,如此高規格、高頻率地舉行新聞發布會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許多境外媒體給予高度評價。《洛杉磯時報》說,四川發生強烈地震后,中國在救災行動中的表現既現代又靈活,而且很開放;葡萄牙《快報》在《另一個中國》一文中高度稱贊中國媒體對災情報道公開、透明,并說“這次地震檢驗了中國領導層的能力”。

            

            不知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前不久,也就是5月1日,由溫家寶總理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施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便屬于信息公開的內容之一。不管基于什么原因,采取了哪些方式,這次地震災害信息的快速發布都可以視為信息公開的標志性事件。

            

            災情以及救災信息的快速公開帶來的影響遠遠超越了媒體報道本身。《世界報》在頭版頭條刊文指出,面對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中國新聞媒體在整個報道過程中采取了過去從未有過的方式。英國《金融時報》更是明確地說,汶川地震是中國形象嬗變的信號,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政府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正試圖改變既往隱瞞或公布遲緩的做法,以期掌權輿論的主導權。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相對透明和及時的災情信息發布使這場波及大半個中國的地震沒有造成明顯的社會恐慌,各地秩序基本正常。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这里只有精品网|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一级成人理伦片|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欧美性另类春色|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女人让男人直接桶|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日韩黄色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毛片在线|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xxxx日本性| 扒开内裤直接进|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 耻辱にまみれた失禁调教|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 在线天堂bt种子资源|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欧美精品免费在线| 低头看我是怎么c哭你的|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看看|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国产精品柏欣彤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羽月希黑人侵犯|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