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專題
          字號:
          不同的中秋 一樣的傳承--中秋節印象

            時間:2008-09-15 13:01    來源:新華網     
           
           

           

              9月14日,節日在崗的志愿者們吃上了由北京市西城區團委送來的中秋月餅。當日是中秋佳節,北京西城區38個殘奧會城市志愿者服務站點的300多名志愿者依然堅守崗位,為市民和游客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新華社發(焦偉攝)

           

            新華網濟南9月14日電(記者呂福明)中秋時節,齊魯大地處處蕩漾著秋收的喜悅。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山東的中秋風俗也顯得格外有韻味。中秋月圓,舉家團圓,話桑麻,敘家常,既是千年文化傳承,又不乏現代文明氣息,也正是中秋佳節的魅力所在。

            往事回味也是一種享受

            歲月讓記憶變得美麗。每次在街頭看到花花綠綠的月餅,許多成年人都會想起小時候吃月餅的情景,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青島市民趙金華回憶說,小時候家里窮,吃月餅是件奢侈的事情。記得上世紀70年代時,大姨中秋節來做客時帶來兩個用草紙包裹的月餅。當時家里5個孩子都在家。母親就把其中一個月餅留了下來給做工的父親,把另一個月餅切成6瓣分給大家吃。母親的那一塊沒舍得吃,第二天跟我一起上街買豆漿時,母親偷偷從櫥子里取出給我吃。直到現在,還時常因憶起往事而感動。現在,生活好了,孩子們都不愿吃月餅了。中秋節,也只是通過看電視來體驗節日氣氛了,遠沒了小時候那種溫馨的感覺。今年,老母親已經85歲高齡,不知中秋夜再講起這段記憶,她會是一番怎樣的感慨?

            家鄉在高密的濟南市民鄭瑞青這樣描述自己的童年記憶:一輪清冷的月,泛著一點點灰色的光,地上有明有暗,兒時中秋好像分外冷,都穿上夾襖了。與小伙伴們一起,舉著家里用面和棗做的月餅,邊走邊唱“賣月啦,賣月啦……”不太富裕的日子,月光也是冷的。一家人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全家圍坐在桌邊賞月。桌子上擺了特意花幾天時間買的葡萄、鴨梨、石榴等,還有托人從青島買的月餅,每樣只有一個,全家五口人,只能切開每人嘗一小口,有的還沒嘗出味道就咽下去了。當時,真希望有一天能每樣吃上一個。而現在,月餅只具象征意義了。

            每逢中秋節,總有一種沖動讓人回味過去那些難以忘卻的日子,因而更加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3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就像眼前香甜的月餅,總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

            鄉村保留中秋傳統

            至今,在山東的一些農村仍保留著古老的中秋風俗。如慶云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還上墳祭祖等。中秋節,有著農耕文明的深刻印記。每年的這個時節,也恰逢秋收的日子。慶豐收,話團圓,是這個節日永恒的主題。

            一位膠東朋友說,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節日。家鄉的月餅很大,表皮不平,俗稱賴皮月餅,用蠟紙包著,油汪汪的。餡里有花生芝麻,有碎的冰糖,有紅紅綠綠的青紅絲。吃月餅時最喜歡咬到冰糖了,甜絲絲,涼涼的。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形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作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在山東農村,傳統中家家都會自己做月餅。農民們用雕有花紋的棗木模具,扣出包有花生、紅糖的月餅。親手制作月餅的過程,也使家庭凝聚的氛圍顯得更加濃厚。

            期盼傳承創新中秋文化

            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盛會。中秋節,既是團圓的節日,又是親情的盛宴。除了豐收的喜悅、濃濃的親情,還有千年文化的積淀。然而,專家和一些百姓認為,如何對傳統文化傳承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濟南市民孫志榮認為,眼下的中秋節的確缺少承載文化的活動,除了看中秋晚會,很難想像還有什么值得玩味。在這方面,他建議政府部門有意識地對傳統節日加以包裝,多舉辦一些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節日活動,讓人們在快樂參與中體驗傳統節日的時代魅力。

            “從今年起,中秋節第一次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個舉措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宋遂良說:“我感覺現在的傳統節日有點物質化,精神層面的傳承越來越少。尤其是在城市里,現在過節更多印象是吃月餅,一些人連月餅也不愿吃了,只剩下團圓了。將中秋節作為法定假日,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來體味這一傳統節日的快樂,可以加深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傳承。”

            一些專家說,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傳承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責任,如何讓中秋節這樣的傳統的節日代代相傳,大放異彩,值得全社會去探索和創新。

           
          編輯:賀晨曦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女同互慰专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大JI巴好深好爽又大又粗视频|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爱豆传媒视频在线网址最新| 国产乱妇无码大黄aa片| 影音先锋男人看片资源| 小h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 打屁股xxxx|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四虎免费大片aⅴ入口|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在线看欧美三级中文经典| 中文字幕三级理论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精品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丝袜制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日本三级黄色片网站|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毛片高清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 动漫美女羞羞漫画|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2022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麻豆|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丝袜女警花被捆绑调教| 日本免费成人网| 五月婷婷婷婷婷|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色图古典武侠|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我和岳乱妇三级高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