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理財品費率最高達1.55%

          2013-01-30 15: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范樂

          高費率吞噬高利潤光大理財品費率最高達1.55%

            資料圖

            中新網1月30日電(金融頻道 安利敏)2013年的第一個月,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延續去年的火爆態勢,截至29日共計發行理財產品443款,其中,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就達23款。然而,在銀行描繪的高收益美妙藍圖面前,廣大投資者還是應該保持清醒,警惕所謂“高利潤”被銀行收取的高費率吞噬。

            一月銀行理財集中爆發 預期收益最多相差70倍

            眾所周知,已經過去的2012年是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異常火爆的一年,而這種火爆之勢在進入2013年伊始,火爆態勢似乎一點兒也不曾稍減。2013年的第一個月,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延續爆發,高收益產品不斷涌現,高收益攬客態勢再度抬頭。

            據wind數據顯示,從2013年1月1日至1月29日,目前各銀行在售理財產品共計發行443款。其中,年化預期收益率在超過5%以上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就達23款,更有銀行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17.5%。

            中新網金融頻道梳理發現,不同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率相差非常大。在2013年1月來發行的400余款銀行理財產品中,預期收益率最高的是星展銀行一款12個月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17.5%。而預期年化收益最低的是中行的一款外幣理財產品,其年化收益率甚至只有0.25%。理財產品間預期年化收益率最多相差高達70倍。

            這其中,人民幣理財品收益又普遍高于外幣理財產品。中新網金融頻道梳理發現,1月來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中,人民幣理財品收益多在3.5%以上;而各行外幣理財產品收益明顯低于人民幣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多在2.8%以下。

            警惕高費率吞噬高利潤 光大理財品費率最高達1.55%

            盡管銀行不斷為投資者拋出高利潤理財的繡球,在銀行描繪的高收益美妙藍圖面前,廣大投資者還是應該保持清醒。很多款貌似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與普通理財產品相差無幾,甚至只是做了個數字游戲而已。要知道,年化收益扣除各項費率后,才能是投資者能拿到的真正實際收益。

            日前,關于理財產品高額收費的現象再次成為廣大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中新網金融頻道梳理數據發現,各銀行理財產品費率有很大差別,有的銀行理財產品最高收費甚至可以達到1.55%。

            以光大銀行一款目前在售的人民幣理財為例。光大銀行2013年陽光理財“T計劃”一款產品,預期收益5%,起始委托資金100萬元。依據該理財產品的說明書規定,光大銀行將對投資者收取最高不高于1.50%的投資管理費(年化費率,下同)及不高于0.05%托管費。即,光大銀行最高可向投資者收取共計1.55個百分點的費率。

            假定該產品到期實現了其預期的較高收益率5%,扣除1.55%的投資管理費和托管費,投資者真正能拿到的收益也不過是相當于普通理財產品的收益而已。

            而浦發銀行的一款2013年“匯理財”系列理財產品,產品收取管理費率為0.3%。較光大銀行理財產品收取費率相差5倍之多。而據媒體報道,有銀行理財產品費率收取相差更高達13被之多。

            “超額收益歸銀行” 銀行理財霸王條款何時休?

            中新網金融頻道在梳理數據時還發現,銀行除了收取所謂銷售手續費、托管費等各項費率以外,多數銀行還在其產品說明書中加入了這么一條“超出約定預期收益的部分為某某銀行超額業績報酬”、或“超出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為銀行的投資管理費”。總之,“報酬”也好,“投資管理費”也好,不管以何種名目,銀行堂而皇之地將所謂“超額收益”納入了自己的腰包。

            理財產品實際收益若超出預期被銀行“獨吞”,低于預期收益甚至虧損的風險卻由客戶獨自承擔。投資者對暗藏在理財產品說明書中的霸王條款提出質疑:理財收益為何多不退少不補?其實這一現象早已深為投資者詬病。

            對此,有銀行理財師表示,超出部分的收益歸誰,應由合同說了算。若合同中有類似“超出預期收益部分作為銀行資產管理費”的說明,投資者最多只能獲得預期收益。而律師對此則有不同看法。有認為,銀行“獨吞”理財產品實際收益超出預期收益部分,卻讓客戶獨自承擔投資風險,實際上是一種拿投資者的錢從事自身低風險投資的行為,有霸王條款之嫌。投資者若簽訂合同,表示認可相關條款,無法追究銀行法律責任。

            而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其實大家也并無渠道查實產品實際收益,只能寄希望于銀行“誠實守信”。 面對銀行“超額收益歸銀行”的硬性條款,投資者也并沒有更大的話語權去改變什么。銀行理財霸王條款何時休?銀行理財收益何時才能更透明?投資者也只能一邊嘆息,一邊拭目以待。(中新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国|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91啪国产在线|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久久综合网欧美色妞网| 波多野结无码高清中文| 吃奶摸下高潮60分钟免费视频| 很污很黄的网站| 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三级小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秋霞免费理论片在线观看午夜|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 天天操天天爱天天干| 中文字幕成人网|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大陆|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www.夜夜操.com| 探花视频在线看视频|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欧美人与动欧交视频|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老司机在线精品| 国产高清无专砖区2021| www.久久.com| 性猛交╳xxx乱大交| 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 日韩欧美无线在码|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综合|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国产91在线|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