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版今天發(fā)表社評說,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fā)表“就算爬也愿意去臺灣”的感性談話后,已掀起大陸沿海省份赴臺灣的旅游熱,目前每天平均都超越二千人,對臺灣的旅游業(yè),甚至經濟,都將有正面的效應,但臺灣的觀光旅游設施,顯然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臺當局必須正視。
最近大陸安利“心印寶島萬人行”的旅游活動,首發(fā)團1600人來臺三天,估計帶來至少六億元的消費,所到之處各地商家均熱烈歡迎,而大陸這些頂級消費群,花起錢來更是一撒千金,毫不手軟,例如參觀故宮二十分鐘,就花了120萬;花蓮不到一個小時,也花了120萬;在臺中水湳機場廢機棚的晚餐,一桌四萬,較諸臺北五星級飯店毫不遜色。
社評指出,然而,這樣的大手筆消費,竟被民進黨及綠營人士抨擊,認為大陸游客“囂張”,并聲稱“臺灣矮了一截”,這樣負面的批評,固然顯示“獨”派人士酸葡萄的心態(tài),其實也證明他們對于大陸太不了解,還停留在以往“臺灣錢淹腳目”,而“大陸人打赤腳”的錯誤認知。
基本上,大陸的平均國民所得雖然才剛突破3000美元,但有錢人的消費能力,比起臺灣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者,在國際金融海嘯肆虐,各國的觀光旅游都走下坡,大陸旅客正是各國極力爭取的對象,例如日本今年一月對外觀光客僅有五十八萬人次,較上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八點四,其中臺灣旅客減少百分之九,南韓旅客減少百分之五十二點三,唯獨中國大陸旅客,卻逆勢增長三成;澳門亦復如此,去年臺灣旅客減少百分之十五點八,大陸內地旅客團則增加百分之十五點二,即可見一斑;第三,大陸觀光客的消費能力強,比起歐美不遑多讓,例如今年年初一到初七,大陸旅客赴臺觀光509團,為臺灣帶來收益8.5億元,平均每人每天消費9000元,如果以此比例計算,能夠達到每天3000陸客,每人在臺七至十天,對臺灣旅游業(yè)的貢獻一年就可能超過600億元;第四,大陸正鼓勵旅客出國旅游,去年即有4500萬人次,今年則以 5000萬人為目標,何況以春節(jié)七天為例,到臺灣的陸客不過只13400人,而到香港的內陸觀光團則有53萬人,顯示還可以努力爭取。
社評說,更重要的是,自從溫家寶發(fā)表愿意來臺觀光后,北京已推動百萬人游臺灣方案;江蘇則從三月底到六月,推動萬人游臺灣;浙江預定老人協會萬人游臺,第二季前3000人旅游團赴臺;東北預定直銷公司6000人第二季初來臺旅游;山東年目標至少萬人游臺;廣東推動“廣之旅”,四至五月間萬人游臺;這些在在都顯示一股旅臺潮已經興起,預計二到三個月內很快可以達到每天到臺灣旅游三千人的目標,這對臺灣當然會帶來極大的好處。
社評也說,不過必須指出,臺灣目前的觀光設施,以及相關配套顯然不足,機場及海關的設施也亟須改善,馬英九就坦承陸客來臺觀光增加固然非常好,“但對臺灣觀光設施需求比較緊張,會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間”,因此,臺灣一方面雖然樂見大陸游客大量增加,卻又不得不擔心,會發(fā)生“不到臺灣不甘心,到了臺灣很傷心”的景況,所以社論建議除了臺當局觀光局提升層級之外,還必須從整體全面檢討,投入大量的人力來改善觀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