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11月4日,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在北京工業技師學院舉行。在會場,一個看起來很沉穩的男孩代表參賽選手進行宣誓,他的一舉一動時刻吸引著媒體記者們的眼球。他就是周浩。周浩有足夠讓人驚訝的經歷。3年前,他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從眾人艷羨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學生,從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人才儲備軍到如今還未就業的技術工人。這樣的身份轉變,就足以讓人不敢相信。周浩這樣做了,并且談起當年的決定,“毫不后悔,很慶幸”。(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
【新聞背景】2008年周浩在父親及老師的一致反對下,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報考了北大。由于所學專業和自己興趣關聯甚少,學習過程中他極其痛苦,在申請轉院被拒后,無奈的他只得退學去了一個技術學院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對于當年的決定,周浩沒有絲毫后悔。(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
《燕趙晚報》:北大學子的轉學歷程更該被關注
周浩退學并進技術學校一事引發了激烈討論。以至于周浩轉學背后的曲折故事,反倒在眾聲喧嘩中被掩蓋。當周浩意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在理論研究上時,他的首要選擇并不是退學和轉校,反而是不斷調整心態來適應愛好,可一遍遍的嘗試并不成功。無奈他只得作出轉院的次優選擇,遺憾的是,轉院在北大有著極為苛刻的規定,比如想轉的院和所在院系公共課要達到一定的學分。無奈之下他只能做出最壞的決定:退學再求學。
事實上,退學一事本可以避免。如果北大在轉院(有些高校也稱轉專業)政策上不那么嚴苛,對一些申請條件適當放寬,或許,周浩就可以在這所大學完成自己的學業。當下,不光是北大,還有眾多高校,轉院雖然被允許,但是,礙于校內各專業人數平衡、高考招生分數的高低以及各學院師資力量方面的綜合考慮,高校都會在轉院政策上加上一些普通學生難以企及的限制條件。其實高校完全可以放開轉院限制。因為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都是盲目和隨意的,當進入大學發現自己專業和興趣愛好不在一個梯度時,大學理應給他們一個矯正的機會。
周浩是幸運的,他這種“反叛”不但給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了出口,也為社會思考這種現象提供了有力的鏡鑒。但是周浩成功的背后,卻有著一大批“欲轉院而不能”的學子,他們既沒有勇氣復制周浩的成功路徑,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限制重重的轉院政策,他們只能在屈服中作些無謂的吶喊,這無奈中透露的無力,其實才是社會和高校最該反思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