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網絡培訓亂象調查 培訓機構號稱“包過”能信嗎

          2022-03-17 09:27: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網絡培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不乏一些無資質的培訓機構,同時也出現了夸大培訓作用、夸大證書含金量以及借培訓行騙的亂象

            ● 不發證的網絡培訓也亂象叢生,如金融類培訓班就是“爆雷”最多的一個。培訓機構經常利用人們渴望高額回報的心理,開設諸如“理財培訓班”“股票基金培訓班”等項目,并從受害學員處攫取大量金錢

            ● 網絡培訓機構通過虛假宣傳等行為,使消費者違背真實意思表示訂立合同,消費者在維權時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并退還學費,也可以直接請求賠償,還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嚴重的話應直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 本報實習生 關楚瑜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網絡培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不乏一些無資質的培訓機構,同時也出現了夸大培訓作用、夸大證書含金量以及借培訓行騙的亂象。

            多位參加過各類網絡培訓的受訪者稱,一些網絡培訓機構打著培訓的旗號,收取學員培訓費后卷款跑路,還有一些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與廣告宣傳嚴重不符,甚至利用培訓合同誘導學員陷入騙局,不斷套取學員費用。

            《法治日報》記者在一家第三方投訴平臺上查閱發現,教培行業考試“包過”相關投訴量達6000條,主要涉及退費難、虛假宣傳、誘導辦理教育貸等,其中涉及一級消防工程師證書和碳排放管理師證書報考的投訴記錄最多。

            3月15日,該投訴平臺綜合主管部門通報、各大媒體報道、全網輿情、平臺投訴數據及典型消費問題發布了2021十大消費亂象,“考證培訓消費”赫然在列。

            針對網絡培訓存在的諸多亂象,記者近日進行了采訪調查。

            考前承諾推薦兼職

            獲得證書后玩失蹤

            記者調查發現,在網絡上,“含金量高”“門檻低”等證書報考廣告令人眼花繚亂。除碳排放管理師外,在該投訴平臺上涉及公共營養師證書、健康管理師證書等的投訴也較多。

            2021年末,廣東汕尾的林佳(化名)在某短視頻平臺看見一個博主推薦武漢某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體重管理師體驗班,本著學習新技能的心態,她點擊了視頻下方的報名鏈接。

            在體驗課上,該在線教育公司的老師對正式課程和配套福利作了詳細介紹,具體包括購買課程后可以獲贈體檢卡、體重秤、健康書籍,推薦兼職就業,贈送公共營養師課程,通過考試后還可以獲得體重管理師和公共營養師雙證書等。

            “當初,機構的老師說可以簽署就業保障協議,兼職包括主播、講師以及網上客服3種,月收入保底2500元。那時我剛懷孕,希望能學點技能,利用空閑時間干個兼職增加收入,于是就報了名。”林佳說。

            林佳花3980元報了該機構的體重管理師企業定制聯報班后,直到現在都沒有收到機構的教材,也沒有參加考試,更沒有獲簽兼職保障協議。原本機構說課程的有效期是一年,但是還不到半年,林佳就已經打不開那個網課鏈接了。

            “機構一開始說,這個兼職協議是開課或者上完課就簽署,但是我們多次追問,機構都說合同正在生成中。之前聯系我們的老師,微信號都已經注銷了,現在的老師是新來的,經常不回復信息,要么就是回復得非常敷衍。”林佳說,還有十幾人跟她情況一樣,其中大部分都是寶媽。

            機構原本稱,等他們學完了體重管理師課程,并且通過機構內部的結業考試,就可以開通公共營養師課程。群里部分學員已經通過結業考試了,也提交了公共營養師的報名材料,但是至今也沒有收到報名成功以及何時參加考試的消息。“但卻收到了很多騷擾電話,還有網貸驗證信息。”林佳說。

            記者調查發現,在報考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等證書時,部分培訓機構也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

            2021年5月,廣東河源的陳萍(化名)在某教育培訓機構報考了健康管理師和心理咨詢師證書,當時陳萍手頭上已經有了公共營養師證書。

            該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告訴陳萍,“等你再把健康管理師和心理咨詢師證書考下來,我們就可以在3個月內推薦掛靠單位,否則全額退款。”

            但是等陳萍把3個證書考完,對方就基本處于失聯的狀態,不但沒有推薦掛靠單位,更沒有退款。后來,陳萍聯系對方的業務員時被告知,該公司快要破產了。

            “上班掙得少,不如來當營養師!聽說含金量很高,身邊人都在考”“可全職、可兼職,月月拿雙薪”……目前,類似的報考廣告在網絡上隨處可見。記者點擊某廣告下方的報名鏈接并添加了天津某教育機構教務張老師的微信。

            張老師告訴記者,公共營養師證書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頒發。該教育機構推出了2980元的快速取證班和3980元的私人定制班。快速取證班只適合有升職加薪需要的人,但是如果想讓機構推薦兼職,就得報名私人定制班。

            為了引導記者報名價格更高的私人定制班,張老師反復強調:“報名私人定制班可以一次性獲得3個證書,一個是公共營養師證書,同時還有我們機構頒發的兒童營養師和膳食搭配師結業證書。而且公共營養師證書可以無限重修,直到您考到證書。我們也會給您推薦線上兼職平臺,并且有專業的就業指導老師,教您怎么做兼職。”

            據了解,該機構推薦的主要是線上兼職,如在相關網絡平臺上做營養咨詢,機構會輔助學員把證書注冊在平臺上,幫助學員包裝身份,制作簡歷。平臺自動分配訂單,只需有空的時候上線回答即可。

            不過,已經拿到證書的學員張某告訴記者,雖然在相關平臺注冊并且兼職,但是訂單量很少,一個月有時一單都沒有,連培訓費都掙不回來。

            網絡培訓貨不對版

            環環相扣誘導消費

            記者了解到,培訓拿證只是網絡培訓亂象的一部分,不發證的網絡培訓也很亂,如金融類培訓班就是“爆雷”最多的一個。培訓機構經常利用人們渴望高額回報的心理,開設諸如“理財培訓班”“股票基金培訓班”等項目,并從受害學員處攫取大量金錢。

            去年8月,浙江臺州的劉女士經親友介紹,進入了北京某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一個名為“25-4袁家軍金融管理高階班”的群聊。劉女士看到群負責人轉發的“成功案例”后,覺得自己發財的機會到了。

            自稱是班主任的群負責人在添加劉女士為好友后,立即向其介紹了一些股票投資的內容,并告知劉女士:“您現在看到的學習資料都是內部專享,現在報名參加高階進修班可以免費領取各種課程,我們用收益保證品牌質量!”

            劉女士起初還有些猶豫,但群負責人每天不厭其煩地打電話、發信息催促她報班。劉女士告訴對方,自己經濟能力有限,卡上的余額交不起學費,所以現在還沒有確定要不要報班。

            劉女士告訴記者,對方聽到她說沒錢,用非常激動的語氣告訴她,該機構有專門為交不起學費的學員提供貸款的配套服務,現在只需要劉女士提供辦理貸款的基本信息,就能和普通學員一樣正常參加網絡培訓,而機構會替她處理好貸款相關事宜。

            就這樣,劉女士接連交納了3799元和2580元,分別購買了“基金股票高階特訓營”“財務自由私人專屬訓練營(直播專享)”兩項課程。

            但在隨后一個月的培訓時間里,原先承諾的黃金期貨秘籍課、基金股票全景復習課、全景復盤課并未兌現,僅有的兩次專享直播課也是和幾百人一同觀看的,主播在直播過程中不遺余力地推銷他們更高級的培訓課,并不斷降低課程價格,直播評論區不一會兒就能看到有學員購買課程的消息。

            在培訓期間,班主任以開設新課為由,不斷將劉女士推薦到別的社交群,有的是證券投資實戰群,讓劉女士和同期學員集體在某證券公司開股票賬戶,有的是期貨外匯群,將學員們“打包”交給某證券公司之后便再也沒動靜,什么也沒學到。

            學員們集體向該機構投訴時,機構客服解釋說,學員們簽的培訓合同已經到期,課程已經交付,無法退款。

            與此同時,有細心的學員發現,當時報名時簽署的網絡培訓服務協議中,蓋章公司天津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竟然和該機構沒有任何關聯。

            多方聯合齊心治理

            遏制網絡培訓亂象

            在黑貓投訴發布的《2021消費者權益保護白皮書》中,有關網絡培訓的內容也是消費者維權的重要部分。

            近幾年,在不少人有著“學歷焦慮”的背景下,“包過”“包獲文憑”的學歷、技能提升廣告隨處可見。然而,一些宣稱“包過”的教育機構甚至沒有給學生報名入學,大量非正規機構大肆招生,部分機構更是涉嫌違規違法經營。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成人教育市場規模達11077億元。市場的不斷擴張也伴隨著糾紛的增長,微博上“教育培訓”相關的提及量高達365萬次。教培機構屢屢“爆雷”,“在線教育機構虛假廣告”“1元學理財被騙近萬元”等話題引發人們廣泛討論。

            廣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含有下列內容: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者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零基礎包拿證”“證書含金量高可掛靠”等,都是赤裸裸的虛假廣告和誤導宣傳,違反了廣告法的規定以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如果機構宣傳可掛靠,那么具體的掛靠企業以及是否得到監管部門的同意都需明示。

            針對一些培訓機構在收款后或培訓尚未結束時失聯的情況,劉俊海說,如果培訓機構想履行責任但是沒有能力,即構成違約,屬于違法行為。但如果機構在一開始收錢的時候就沒有履行的意思,則可能涉嫌犯罪,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貴州新瑞林陽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旭夢認為,網絡培訓機構通過虛假宣傳等行為,使消費者違背真實意思表示訂立合同,消費者在維權時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并退還學費,也可以直接請求賠償,還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嚴重的話應直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吳旭夢提醒,消費者在參加網絡培訓的整個階段,一定要做好證據收集工作,如相關截圖、電話錄音、轉款憑證以及簽訂合同時的合同原件,以便日后維權。

            劉俊海認為,監管者應該勇于擔當,用好用足法律賦予的市場準入、行政指導、行政監管和行政處罰等權限,激濁揚清,懲惡揚善,遏制網絡培訓中的亂象。對于沒有培訓資質的機構,該取締的取締、該處罰的處罰。同時,培訓機構應當加強自律,依法經營。

            在吳旭夢看來,對于此類虛構培訓效果的培訓機構,公安、市場監管、網監等部門應該聯合執法,除整頓罰款之外,對于這些培訓機構的實際控制人和大股東依法予以重罰。

            “消費者也要學會分辨網絡培訓機構中的真假,警惕帶有引誘性質的宣傳標語,注意保存相關證據。如果不幸深陷其中,也要保持理性,以法律為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吳旭夢說。

          [責任編輯:孫海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正能量www正能量免费网站|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婷|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老少交欧美另类|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二女一男女3p完整版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全部系列在线观看|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免费下载视频| 国产4tube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 日本人强jizz多人高清|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成人免费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色诱视频在线观看| v11av18|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九月婷婷综合婷婷|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免费99热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在线私拍国产福利精品| 大香焦伊人久久|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反差婊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