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遠離名利與平庸 做有溫度的學者

          2017年04月10日 14:37:28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王紅陽:做有溫度的學者。視頻剪輯 付一鳴

            20年前,面對中國是世界肝病大國的現實,她曾許下誓言:未來肝病研究領域必須要有中國一席之地!為此,她放棄在德國發展的機會,毅然決然選擇回國,并以此目標為己任,帶領研究團隊探索攻克肝癌的密鑰。她,就是腫瘤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

            20載風雨歷程,始終無法熄滅王紅陽對科學探索的激情與執著。在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下,王紅陽創辦的第二軍醫大學國際合作生物信號轉導研究中心和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綜合治療病區,已經建成國內首個樣品規范、資料齊全的肝癌樣本庫,形成基礎與臨床結合的創新研究基地。王紅陽所帶領的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肝炎經肝纖維化病程致癌的關鍵節點分子及其調控機制,開辟了肝癌防治的新途徑;研制出我國第一個以單克隆抗體為基礎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肝癌診斷試劑盒,現已獲批進入國內外市場,有效提高了肝癌診斷準確率,在全球肝病研究領域頻頻發出“中國聲音”。

            王紅陽認為,如今,中國肝病研究不僅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更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果。“中國科學家應該為肝病研究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這是中國科學家的責任和義務,是必須要做的事。”

            學科交叉,觸類旁通

            優雅的笑容,從容的談吐,得體的著裝——與想象中不修邊幅的科學家不同,除了專業與學術,王紅陽給人的感覺,更多是溫暖和親切。“其實科學家也可以是‘立體’的,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科學家也需要積累各方面的知識,有時候觸類旁通,更容易獲得靈感和啟發。”提到科學家,人們想象中大多是“每天圍著實驗臺轉,對其他事漠不關心的一群人”。在王紅陽看來,這樣的“刻板印象”并不準確。“很多科學家既有他自己深入鉆研求索的科學領域,也有非常廣泛的愛好范圍,比如文學、攝影、繪畫、書法。”

            從部隊衛生員,到中國工程院女院士;從臨床研究醫師,到破譯癌癥奧秘的科學家;從基礎學科首席研究者,到認真嚴謹的博士生導師;從實驗室里的科研高手,到生活中美麗大方的知識女性,王紅陽無疑是科學界的“立體學者”。

            談及“立體學者”,王紅陽認為,多學科的交叉和不同領域的融合對于科學研究是極其有益的。“有時候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也許在與其他學科的學者交流中,就能獲得創新的出發點,使自己所在領域的難題迎刃而解。”

            本科時期學習臨床醫學,研究生專研免疫學,在德國讀博期間,專注于生化領域,而博士后階段又轉入了腫瘤分子生物學。王紅陽認為,自己的研究經歷便得益于相互交叉的教育背景,而工作中,與其他領域的科學家之間交流合作,也促成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任何人在某一個領域的涉獵,都不會是浪費時間。”王紅陽建議,年輕人應該多思考、多學習,才會有更多成功的機會,這就是所謂的開卷有益。

            面對迷茫,莫忘初心

            每天廢寢忘食,在實驗室埋頭工作十幾個小時;日日爭分奪秒,沉浸于細胞信號傳導研究。談起1995年,自己經過一年半的反復實驗克隆出新基因“PNP-1”的經歷,王紅陽仍記憶猶新。

            那時,王紅陽在德求學期間癡迷于新基因的克隆與細胞信號傳導研究。在測序技術有限的情況下,王紅陽用最原始的手段,手工進行8000多次實驗,終于克隆出了一種新的基因。

            然而,成功的喜悅還沒來得及涌上眉梢,她便得知了這樣的消息:日本科學家在一個星期前發現這種基因,并將它命名為BAS。

            失落、可惜、不甘,王紅陽深知,科學領域里,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在導師和團隊的幫助下,王紅陽自我激勵,重新整理狀態,走出迷茫,開始了第二次科研長征。“基因很多,別人發現一個,你可以去發現第二個,也許有的人會放棄,但是我想堅守。其他國家可以,我們國家為什么不可以?”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短短六年時間里,她和她的課題組在國際上先后首次發現、克隆、鑒定了人類及鼠類重要的6個新基因,并全部錄入世界基因庫。

            板凳須坐十年冷,王紅陽覺得,這是身為基礎研究者必須做好的心理準備。幾十年的研究工作,王紅陽早已習慣了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學會專注于與自我沉淀。

            回憶起自己的經歷,她不禁感慨:“這種過程現在說起來很簡單,真正經歷時卻很煎熬,但是承受下來就走入了更高的層次。”作為“過來人”,她深知,對于年輕人成長來說,經歷失敗,或者從別人失敗的經歷中收獲光明,大有裨益。

            作為從事基礎學科研究的學者,王紅陽始終堅守“不追逐名利,不甘于平庸”的信念。基礎研究是艱苦且漫長的探索過程,面對未知的結果,研究過程中要經受太多磨煉,很難在短期內取得突破。王紅陽認為,這一過程就像大浪淘沙,不斷有人被淘汰,但總有人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科學探索的執著,耐住寂寞,守住初心。

            與此同時,王紅陽強調,失敗后要不斷總結,不斷實踐,堅持明確的目標與追求,不甘于平庸與不追求名利同樣重要。“選擇放棄或堅持只需要一瞬間,但得到的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如今,面對后輩和學生,王紅陽始終以一位導師的身份循循善誘。她始終相信,在年輕人的成長經歷中,一句話,足以成為點亮他們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找到走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推動科普,服務大眾

            資料顯示,全世界50%以上的新發和死亡肝癌病例發生在中國。為什么在如此高的發病率下,老百姓的防病意識卻依然沒有提高?肝癌發病機制到底是什么?怎樣才能從身邊做起,防肝癌于未然?每一個問題都讓王紅陽深感肩頭的重任。

            醫生出身的王紅陽將引導、關懷教育病人看成是醫生的責任;作為科學家,她認為科學家同樣肩負著對社會科學普及的義務。“在科學創新的時代,如果一個民族本身的文化素質、科普程度有限的話,大眾創業創新肯定會受到影響。”王紅陽告訴記者,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是極其重要的任務,科學工作者作為國家的科學中心,除了在領域內做出有價值的科學成果外,同時也肩負著科學普及的責任。

            “過去,肝癌主要易感人群是肝炎病人,而現在來看,肝癌易感人群已經有很大的改變:遺傳因素、鍛煉情況、飲食結構以及過度肥胖、嚴重的糖尿病等代謝型疾病都與肝癌防控有關。”王紅陽認為,使公眾了解到各種癌癥易感因素,要靠科普教育來實現,就要把專業深奧的科學知識講得淺顯易懂,讓老百姓能聽明白。在王紅陽看來,如果每個科學家都來做這樣的工作,那么大眾的科學素質乃至整個社會的防病能力都會得到極大提升。

            不管面對的是鮮花與掌聲,成功與贊揚,還是失敗與磨練,王紅陽深知寵辱不驚的心境與腳踏實地的前行,對于一個科學工作者甚至是每一個人的重要性。

            有人說,女科學家都是“女強人”,或許這種“強”,更多的是胸懷、韌性和氣魄。王紅陽用她對專業的執著追求,以及對生活的豐富情感,真正詮釋了充滿溫度的學者魅力。(中國青年網記者 朱夢琪 實習記者 曼文嬌)

          [責任編輯:李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你懂的在线播放| 女生喜欢让男生自己动漫| 久久精品午夜福利|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桃花阁成人网在线观看| 妞干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噜久噜久久gif动图| 欧美乱大交xxxxx|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 成年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免费永久国产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图片|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9|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987| 欧美午夜春性猛交xxxx|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小说| 国产大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 黄大色黄美女精品大毛片|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国产三级|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深夜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一级欧美在线视频|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小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