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又到星光閃耀時

          2021-11-04 09:2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11月2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中國科技界的盛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獎項叫國家最高科技獎,這個獎項也被稱為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獲獎人每年不超過兩名,設立至今,共有35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今年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有兩位科學家,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顧誦芬就是其中一位。

            投入航空事業(yè)70年,領導設計了殲8和殲8Ⅱ等系列高空高速殲擊機,這次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之一顧誦芬為中國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顧誦芬對航空事業(yè)的情結源于童年的記憶。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當時的日本飛機轟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為祖國貧弱,所以被欺負,這樣的屈辱深深刺痛了顧誦芬,從此在他心里就悄悄埋下了航空救國的種子。1947年,高中畢業(yè)的顧誦芬報考了三所大學的航空專業(yè),都被錄取,最終他選擇了到上海交通大學就讀。

            畢業(yè)后,面對國家的需要,顧誦芬告別家人離開上海,踏上了北去的火車。1956年,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在沈陽成立,顧誦芬參與了我國第一架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的設計,然而,他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螺旋槳飛機,噴氣式飛機完全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那個困難的年代,沒有參考資料,顧誦芬想辦法去圖書館里自學,缺少實驗設備,他就自己動手想“土辦法”解決。

            新一代中國航空人秉持一股不服輸的信念,決心憑借自己的努力,克服萬難也要設計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1958年7月26日,殲教1飛機首飛成功,中國航空科研從此踏上一個新的臺階。

            在殲教1完成之后,顧誦芬他們很快又接到一個新的挑戰(zhàn),要設計一架比肩世界最先進水平的飛機。

            1964年,殲8戰(zhàn)斗機的研制工作正式啟動,只有理論,沒有材料,在那段特殊又艱難的歲月里,顧誦芬和同事們鉚足了勁,要與國外最先進的飛機制造水平試比高。1969年7月5日,殲8首飛成功,然而,在隨后的飛行試驗中,飛機出現強烈抖振,用飛行員的話說,就好比一輛破公共汽車開到了不平坦的馬路上。

            為了近距離觀察飛機飛行時的抖振情況,找到問題所在,從來沒有接受過飛行訓練、已經年近半百的顧誦芬瞞著家人親自乘飛機上天。

            不僅戰(zhàn)斗機瞬間的加速度對他的身體是個挑戰(zhàn),跟在試驗飛機后面觀察,兩架飛機必須保持近距離等速飛行,間距10米甚至更近,這樣的飛行,對飛行員和顧誦芬來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連續(xù)三次上天觀察,顧誦芬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通過后期的技術研發(fā)和改進,成功解決了飛機的抖振問題。1979年底,殲8定型成功。此后的30多年,殲8系列飛機成為了我國國土防空作戰(zhàn)的主力戰(zhàn)斗機種,有力捍衛(wèi)了我國的領空安全。

            如今,已經91歲高齡的顧誦芬依然忙碌,他每天堅持到辦公室上班,他希望年輕一代航空人能為祖國的航空事業(yè)作出貢獻。

            另一位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的核能科學家,王大中。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核技術跟設計飛機一樣,是神秘又高深莫測的科學技術。這些小球是核燃料球,因為穿上了幾層特制的“外衣”,它們都不再有放射性泄漏的可能,而這些貌似普通的小球,科技含量在全球核能領域都處于領先水平,這些成果與王大中院士及其團隊數十年的耕耘密不可分。

            六十多年前,中國的核能領域還是一片空白。王大中就是那個年代清華大學第一批反應堆專業(yè)的學生。

            1960年,中國的核能發(fā)展基本為零,那時剛剛畢業(yè)留校的王大中接到一個重要任務,參與設計和建設中國的第一座屏蔽試驗反應堆。

            當時,由清華大學師生組成的整個研究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半,叫這樣一群從未見過反應堆的年輕人來設計建設一個核反應堆,擺在他們面前的無疑是一座大山。

            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沒有先進設備,一切都要靠這群年輕人自己摸索。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的一角,展臺上幾臺手搖計算機,見證了那段艱苦歲月。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王大中與團隊一起經過了6年的奮斗,設計建造起了新中國第一座屏蔽試驗反應堆,開創(chuàng)了我國原子能事業(yè)的春天。

            正當王大中全身心投入到核反應堆技術研究的時候,國際上卻出現了重大的核事故。這些事故讓王大中意識到,“安全性”是核能發(fā)展的生命線。

            要掌握最高標準、最安全的技術,這是王大中及其團隊始終堅持的目標。瞄準反應堆安全這一個方向,王大中在先進核能技術的研發(fā)領域耕耘數十年,主持研究、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兆瓦殼實一體化低溫核供熱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兆瓦模塊式高溫氣冷實驗反應堆。

            作為一個科學家,王大中一直具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他緊緊瞄準國際先進核能技術前沿,他做出了研究方向的戰(zhàn)略性選擇,明確了未來三十年的技術發(fā)展路線。

            王大中說戰(zhàn)略的眼光往往源自于長期的積累和深入的思考,也來自于集體的智慧,科研目標要跳起來摘果子,設法使自己跳得高一些,也要夠得著,把勇于創(chuàng)新與務實求真做到了完美結合。

            現在,我國以固有安全為主要特征的先進核能技術研究正在沿著王大中和同事們曾經設計規(guī)劃的目標,從無到有走到了領跑世界的前沿。王大中和一代又一代的核能工作者,用他們的青春和汗水為我國的核能事業(yè)帶來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

            從兩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的故事里,我們感受到了愛國、創(chuàng)新、奉獻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看到了他們身上科學家精神迸發(fā)出的力量。這次大會除了節(jié)目中提到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還評選出了264個項目,另外8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分別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我們要向所有獲獎的項目、組織和個人表示祝賀。經過多年發(fā)展,科技獎勵已經成為我國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乃至全民族奮斗不息、創(chuàng)新不止,取得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免费观看的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十九岁日本电影免费完整版观看| 18禁男女无遮挡啪啪网站| 强开小婷嫩苞又嫩又紧视频 |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日本高清在线中文字幕网|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夜来香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播放| 公交车忘穿内裤被挺进小说白 | 跪着侍候娇吟羞辱鞭打|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网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五月天欧美|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 国产**毛片一级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娇小枯瘦日本xxxx| 中文字幕丝袜制服| 日本人与黑人videos系列| 久久综合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