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各地文旅消費熱潮涌動 讀懂“假日經濟”里的“活力中國”
央視網消息:金秋十月,美景如畫,盛世華夏,國泰民安。在八天的假期里,我們看到車站、碼頭、機場熙熙攘攘,熱門景點人山人海,消費熱情不斷高漲。假期里,街頭巷尾那一抹抹鮮艷的“中國紅”,成為金秋時節最溫暖的底色,凝聚起億萬人民對偉大祖國最深沉的祝福。這個國慶中秋假期,再次展現了一個繁榮發展、開放包容、有吸引力的中國。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各地文旅創新各展風采,不少地方探索“白天+夜晚”的旅游模式,展現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多元路徑。
廣東韶關:科技+非遺點亮山水 文旅融合多元發展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的廣東丹霞山,實現了自然奇觀與人文科技的完美融合。《萬古丹霞》大型山水實景光影秀,成為景區夜間的最大亮點。這場以丹霞山5公里山水為舞臺的視覺盛宴,巧妙運用嶺南畫派、粵繡等文化元素,通過燈光、投影等科技手段,在近岸、崖壁、遠山及船上打造出7大場景與28個景觀效果。整場夜游以廣府文化之源、禪宗哲學和世界遺產文化為主線,通過詩人張九齡等幾位代表性人物故事串聯,為游客營造出“人在畫中游”的沉浸體驗。
除夜間光影秀外,景區白天增設的水上陀螺、水上飛人等項目也廣受歡迎。中秋之夜更創新推出“光影秀+非遺表演”專場,香火龍、炭花舞、水上火壺等非遺項目和民俗表演的融入,讓游客在領略自然奇觀的同時,多維度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浙江淳安:村民變“演員” 白天忙農事夜間展才藝
而在浙江杭州淳安縣下姜村,這個假期,由72名村民自編自導的生態水景演出成為最大亮點。一葉載著“漁樵耕讀”故事的月亮船,在真實的山水幕布間緩緩駛來,將觀眾帶入詩意的鄉村生活場景。演出將原生態的鄉村生活與聲光電等現代藝術表現手段相結合,同時融入打鐵花、火壺、舞龍等精彩的非遺表演項目。所有節目從編排到演出全部由村民完成。這些白天在田間勞作的村民,晚上化身為舞臺上的演員,不僅通過表演獲得了額外收入,更在文化傳承中找到了新的自我價值。
豐富夜游場景的同時,下姜村還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和鄉野景觀,推出漂流、攀巖等多種水陸項目,“快體驗+慢休閑”的豐富業態和多元體驗,讓游客感受鄉村的活力與魅力。
文旅消費熱潮涌動 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各地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特色文旅活動在全國各地上演,市民、游客沉浸式游玩體驗,盡享歡樂假日生活。
新疆:天山腳下層林盡染 游客暢享假日時光
眼下,新疆天山天池迎來一年中最絢爛的季節。游客徜徉其間,用鏡頭記錄下醉人的秋光。
這個假期,景區還推出了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從民俗表演到沉浸式互動體驗,讓游客對當地文化有了深入了解。據統計,截至10月7日,天山天池景區共接待游客超12萬人次,實現旅游經濟收入6100多萬元。
湖南吉首:特色旅游模式 吸引八方游客
在湖南湘西吉首市,矮寨奇觀旅游區熱鬧非凡。當地推出“非遺+實景+互動”特色旅游模式,吸引不少游客。在這里,游客既能在矮寨大橋挑戰高空項目,又能走進苗寨,沉浸式感受少數民族風情。此外,苗鼓、苗歌等表演也引得觀眾陣陣喝彩,地道的湘西美食更讓游客流連忘返。
山東臨清:夜間街市熱鬧非凡 暢享各地特色美食
夜幕降臨,夜間街市也展現出蓬勃活力,成為拉動消費的強勁引擎。在山東臨清的美食市集上,本地美食、大運河沿岸特色小吃以及各地風味展銷,游客們可以“一站式”品嘗到跨越地域的舌尖美味。
山東濰坊:蔬菜美食爭霸賽精彩上演
在山東濰坊,這個假期這里迎來一場融合美食、文化與競技的特色盛會。7日晚,“蔬”香齊魯山東蔬菜美食爭霸賽濰坊站,在濰坊安丘青云山市民廣場啟動,并成功挑戰“萬人同吃朝天鍋”吉尼斯世界紀錄,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一場節日盛宴。
此次“蔬”香齊魯山東蔬菜美食爭霸賽,吸引了全省16地市的廚藝代表隊,三天時間里,選手們圍繞蔬菜主題展開預選賽、八強賽與決賽比拼,最終角逐出金銀銅牌及多項特色單項獎。而現場“展、銷、品、游”四位一體的消費場景,也讓市民游客在感受競技魅力的同時,體驗到濰坊的地域特色與文化底蘊。
當晚活動的最大亮點當屬與開幕式同步啟動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一小時內現場制作并發放朝天鍋數量最多”。朝天鍋是濰坊名吃,主要是湯配卷餅。三口直徑超2米的巨型朝天鍋熱氣升騰,20名專業廚師默契配合完成食材處理、卷餅制作。按照規則,需在一小時內完成2500份卷餅的制作與發放。
為方便市民游客參與,主辦方專門開通了免費“蔬食巴士”,此外,大學生藝術展演、無人機星空告白等特色活動輪番上演,通過“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保障,進一步激活假日消費市場。
浙江金華:假期不停機 豎屏短劇拍攝忙
今年的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浙江金華橫店影視城豎屏短劇拍攝熱度不減,50多個劇組同步作業,片場熱火朝天。
這幾天,位于浙江金華的橫店影視城最高氣溫超過35℃。各大片場里,短劇拍攝更是一片火熱。記者在橫店影視城華夏文化園景區內看見,有兩部短劇正同時拍攝,劇組各占一塊地方,相隔幾百米左右,燈光、搖臂......各種設備應有盡有,工作人員默契配合,拍攝井然有序。
這些短劇基本都是豎屏,直接匹配手機屏幕比例,用戶無需翻轉設備即可全屏觀看,以緊湊的劇情、夸張的表演、便捷的觀看模式,滿足觀眾碎片化、即時化的娛樂需求。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年豎屏短劇市場發展迅速,從以前的“低成本、快產出”走向“拼質量、重內容”。除了拍攝周期增加,在影視場景、演員選角、服裝道具等方面也越來越成熟。
短劇市場的迅速發展,也產生了持續增長的拍攝需求。記者從橫店豎屏劇運營中心了解到,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橫店每天有超過50個豎屏劇組在緊張拍攝。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有超過2400個豎屏劇組在此拍攝,同比增長3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