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合編抗日史引關注 在日本出現“國共抗日”

          2009年08月28日 13:32 來源: 字號:       轉發 打印

            “兩岸合編抗日史”的提法引發外界關注,不少人都在問,國共兩黨在歷史認知上真的走得這么近了嗎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方輝發自北京 “國民黨在抗日正面戰場的作用”、“‘共匪’在敵后戰場的影響”,這些話題在幾年前還是兩岸間有著“各自表述”的“敏感話題”,如今,卻被兩岸學者公開擺到了桌面上。

            8月15至16日,“第二屆海峽兩岸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由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中正文教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承辦。相比去年的第一屆研討會,此次的規模更大、學術性更強,參加交流的兩岸學者論文共有50余篇。在會上,一些學者提出兩岸合編“抗日戰爭史”的意向,引起了廣泛共鳴。但來自兩岸的權威學界人士均坦承,這是一個好的愿望,但現實還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  

            跨越十年的第一次握手

            促成兩岸抗日戰爭史研究者們走到一起的,是2007年的一個偶然又必然的契機。

            “2007年是抗日戰爭爆發70周年,我們想辦一個展覽。由于當年盧溝橋事件的當事部隊是國民黨第29軍,他們的資料都被帶到了臺灣,于是我們去臺灣國民黨黨史館搜集資料,搜集了200多張圖片和20多件實物復制品。”

            8月21日,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唐曉輝在向《國際先驅導報》講述研討會開創過程時表示。

            據唐曉輝披露,其實在1999年,抗戰紀念館曾專門引進了一個臺灣本土抗戰50年的大型展覽,這個展覽一直持續到2003年,許多臺灣人來到北京都會來看這個展覽。“但是這些合作并沒有發展出學術會議的形式,主要還是時間不成熟。”

            直到近10年之后的2007年,抗戰紀念館在籌辦展覽的基礎上,又籌劃了一場學術討論會,“我們感覺兩岸間的整個大氣氛都變了,就試著邀請臺灣方面學者參加,沒想到很順利。3天的研討會,臺灣那邊不僅來了許多專家學者,還來了臺灣本島抗日志士的20多位后代,還有當年國民黨29軍將領的后代,有從美國來的,也有從臺灣來的,一些人可能還是第一次來大陸,聚在一起的場面令人動容。”

            在會議期間,兩岸的學者都認為這種交流形式很好,有必要形成相應的長效機制,遂促成了2009年的第二屆研討會。

            在日本出現的“國共抗日”

            在抗日戰爭史學界有一種說法,兩岸的專家學者從1987年臺灣開放兩岸交流開始,學術界就在私人領域有接觸了,但正式交流走的非常緩慢。

            8月21日,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表示,兩岸的很多抗日史專家之間有私交,很多也神交已久,這兩次在大陸召開學術會議讓許多人終于見了面,大家很欣慰。

            而在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何理的記憶中,與臺灣方面的抗日史學專家第一次接觸是在1999年。當年日本一所大學在東京舉辦了一個“中國近代軍事歷史研討會”,主辦方同時邀請了兩岸的專家出席,大陸方面除了當時尚在軍中任職、有著少將軍銜的何理,還有中央文獻研究室和社科院的專家,一共5人。而臺灣方面由當時國民黨黨史委員會的主任陳鵬仁領隊,另外3人來自學術機構和大學。

            “那次會議名義上說的是中國近代軍事,其實就是在講抗日戰爭。”何理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兩岸的學者在一起開會可能在海外也不多見,況且兩邊都有級別較高的要員出席,日本主辦方很是緊張,怕兩岸人士在會議上發生“摩擦”。

            不過讓日本人“失望”的是,與會的兩岸專家很有默契,何理透露,在會議上,有一個日本右翼學者發言說盧溝橋事變中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放的,要把中日全面戰爭的責任推給中國人。其實這種說法早就被大陸學者駁斥得體無完膚,那次又提出來,挑釁意味很濃。“在我反駁之后,沒想到臺灣的學者也群起反駁日本右翼的謬論,他們又根據臺灣的史料證明當時共產黨不可能在盧溝橋挑起爭端。”

            “會后日本學者就跟我開玩笑說,沒想到50多年后國共兩黨又在日本搞了一次共同抗日。”何理說到此處露出興奮的神色。

            兩岸合編史書任重道遠

            不過,從1999年兩岸學者在海外的“共同抗日”,到2007年的第一次研討會,時間的年輪又轉了一個八年。

            到今年的這次研討會上,學者們提出兩岸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合編一部“抗日戰爭史”,隨即引起了兩岸媒體的高度關注。許多人都在問兩岸學者,或者說是國共兩黨,在歷史認知上真的走得這么近了嗎?

            “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設想,離實施應該說還有相當的距離。”唐曉輝認為,“目前來看,對誰是抗日戰爭的領導者,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關系問題,大家的認識還是差別很大。比如,我在臺灣看到的資料上,即便是在抗日戰爭那段歷史中,國民黨的文件上還是稱共產黨為‘共匪’,稱解放戰爭為‘戡亂’。這些我們接受不了。”

            “大家都認為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對外戰爭,大家都對過去那種過度意識形態化的認識和評價提出了一些批評。”何理認為兩岸的共識可以積累,過去雙方都忽略了共同點,而放大了分歧點。

            抗日史已成為民族記憶

            不管現存的分歧有多大,兩岸學者都認為,交流為這段特定時期的歷史研究打開了許多扇門。

            比如,邵銘煌坦言,在抗日戰爭史研究中臺灣的資料有限,臺灣的學者需要從大陸獲得素材。唐曉輝也告訴記者,當年國民黨去臺灣時帶走了3000多份珍貴檔案,在大陸關于正面戰場和國民政府的部分資料已經無法在大陸找到。

            “以前兩岸交流少,這種缺失就難以彌補,也造成了很多認知上的差異,在這兩次會議上大家就對此有共識,認為兩岸的學者在研究方法或是在資料的占有上有很強的互補性。”唐曉輝對記者說。

            何理認為,兩岸對抗日戰爭歷史真實還原和客觀評價解決不僅僅是國共兩黨的歷史問題,更是對全民族的負責任。“中國100多年來受到外國的欺負,抗日戰爭勝利了,為什么勝利了,因為中國人團結起來了,國共兩黨合作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經驗。”

            邵銘煌也有類似的心聲,他認為,可以從抗戰歷史中吸取經驗,看清“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歷史規律,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娇妻之欲海泛舟小强| 精品欧美高清不卡在线|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 国产性猛交╳XXX乱大交| littlesulaa小苏拉| 日韩a级一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xxxxwww免费| 女人扒下裤让男人桶到爽| 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视频| 别揉我胸啊嗯动漫网站| 青青操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巨肉黄暴辣文高h文奶汁|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波多野结衣mxgs-983| 台湾swag在线观看| 99re热久久| 成年人在线免费看| 久久经典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stoya在线| 国产剧果冻传媒星空在线| 2021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永久| 婷婷丁香六月天|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粉色视频下载观看视频| 国产一级αv片免费观看| 黑人边吃奶边扎下面激情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亚洲视频aaa| 精品伊人久久香线蕉| 国产乱妇无码大黄aa片| 国产交换丝雨巅峰|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a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很黄很污的视频网站|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