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從“靠天吃飯”到“斷窮根”——寧夏扶貧工作見聞

          2019-07-22 11:1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銀川7月22日電 題:從“靠天吃飯”到“斷窮根”——寧夏扶貧工作見聞

            新華網 肖寒

            在中國地貌“南北中軸”的北段,在華北臺地、阿拉善臺地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連綿起伏的山川,曲折蜿蜒的河流,構成了一幅幅絕妙的山水畫卷。

            這里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簇擁美景的同時,卻也有著最為貧窮的地區——西海固。千百年來,這里的人們與山巒相伴,但從不向命運低頭。從“靠天吃飯”到切斷“窮根”,脫貧攻堅道路上,寧夏正上演著“一出好戲”。

            一

            清晨六時,天蒙蒙亮。剛上一年級的劉雪倩經常來不及洗漱,便要背上書包,徒步走至幾公里外的學校上學。她要先走過一架獨木橋,趟過一條小溪,再踩上二十多分鐘的山路,有時因為下雨,路變得更加泥濘難走,花費的時間也會更長。

            涇源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南端,地處六盤山東麓,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經濟。五年前,大莊村的孩子大部分都要像雪倩一樣,為了上學走過長長山路,趟過潺潺小溪。幾個年級的學生需共用一名老師,老師們也經常一人包攬了語數外、美術、音樂等多個科目的教學工作。

            涇源的窮,和當地教育水平的落后不無關系。當地政府也真切地明白,“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是扶貧助困的治本之策,也是打好脫貧攻堅的根本保障。近幾年,涇源縣委、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擺在“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位置,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實施教育惠民工程。

            目前,涇源縣已建立起覆蓋學前幼兒教育、義務階段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職教育的“助教計劃”體系。2016年在此基礎上,又將農村學前免費教育列入《涇源縣教育扶貧規劃》,為全縣所有學前幼兒補助保教費,實現了從學前教育、義務階段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職教育無差別、普惠性的免費教育全覆蓋。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娃娃的學校換了模樣,上學天天有雞蛋吃,老師教得越來越好,娃娃成績也越來越好。”劉雪倩的母親于銀芳激動地說。

            在涇源縣涇河鎮執教30多年的教師田曉明也見證了涇源這幾年教育發生的變化。近年來,他所在的蘭大莊小學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健全了各類功能室和各類教學設備;此外,學校還通過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實現了小規模學校與中心小學課堂資源的同步共享。“教育有了方向,孩子上學才有奔頭。”田曉明說。

            時光回到現在,今年準備上六年級的雪倩早已搬進了嶄新的學校,上學也不再那么遙遠。“我最喜歡美術課,希望長大以后成為一名美術老師,幫助更多的學生用畫筆畫出自己美麗的家鄉。”雪倩滿懷憧憬地說。

            二

            七月,雖是盛夏時節,但海拔2000多米的地勢讓固原這片土地即使在陽光直射下也有些許涼意。驅車行駛在路上,沿途與風車牛羊作伴,在略過一叢叢野草之后,一片翠綠色的“海洋”豁然呈現在眼前。

            “這里是原州區姚磨村,也是寧夏著名的冷涼蔬菜加工種植基地。”當地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春琴介紹說。

            李春琴口中所說的冷涼蔬菜,就是當地百姓口中說的“喜涼蔬菜”,適宜在氣候冷涼地區的夏季進行生產,生長溫度保持在17℃—25℃的范圍。位于寧夏南部的原州區姚磨村,地處六盤山東麓,年均氣溫僅有6.3℃,再加上當地海拔高、光照充足等特點,是種植冷涼蔬菜的優質地區。

            “十幾年前,姚磨村還是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為主,但由于受到自然災害影響較大,農作物產量常常不高,導致農民收入較低。”李春琴說,依據當地地勢和氣候,近年來,原州區以蔬菜園區和露地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突出“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綠色”要求,大力發展冷涼蔬菜產業。

            在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的加工區內,一筐筐剛剛采摘下來的新鮮蔬菜正等待村民進行分揀和包裝。在這里,這些蔬菜都會被裝進一箱箱標有“六盤清水河”字樣的箱子里,集中運往南方城市甚至東南亞國家進行銷售。

            一名正在參與裝卸的工作人員稱:“為將產品運往各地,目前基地建有蔬菜預冷庫、制冰車間、蔬菜分揀精包裝加工車間等多個工作區,年外銷蔬菜12萬噸以上,保障了蔬菜跨區域、反季節的對外流通。”

            李春琴介紹,為進一步擴展市場,姚磨村還利用“互聯網+農業”思路,建設了物聯網+農業項目,探索“互聯網+支部+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的模式,把傳統銷售和網絡銷售相結合,通過探索線上線下的銷售方式,拓寬銷售路徑。

            據了解,2019年,在鞏固提升26個設施農業園區的基礎上,目前原州區建成4個萬畝和10個千畝露地冷涼蔬菜示范基地,以種植菜心、西蘭花、娃娃菜、番茄、草莓等作物為主,帶動全區種植蔬菜21萬畝以上,預計年蔬菜總產量80萬噸以上,實現總產值12億元。

            三

            每年的六月至九月,是寧夏枸杞成熟的時期。每年此時,大批村民都會集結于同心縣同德村的一家枸杞莊園內,進行枸杞的采摘工作。

            39歲的丁月霞是同德村的當地村民,一大清早,她便騎著電動車早早地趕到了枸杞莊園內,不一會兒功夫,一小筐的枸杞便已經成功收入“囊”中。

            “我們是按斤計酬,每斤一塊錢,摘得多,掙得就多!”丁月霞說。

            據了解,丁月霞采摘的這片枸杞莊園叫做“潤德莊園”。2013年,同心縣政府成功引進了潤德生物科技公司,并在同德村建立了枸杞種植基地,計劃通過發展枸杞產業帶動當地村民實現經濟收入。

            同德村是“十二五”期間同心縣建設的最大生態移民村,2012年搬遷安置東部山區張家塬、預旺和王團3個鄉鎮群眾1379戶631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9戶4151人,未脫貧建檔人口58戶160人。

            同德村駐村第一書記吳立權介紹說,為了提高村民收入,同心縣政府堅持把生態環境治理、枸杞產業發展與精準脫貧同步推進,通過引進外來企業,組織本村村民簽訂務工合同等方式,利用產業扶貧幫助村民實現脫貧。

            在采摘高峰期,每天有近2000名村民參與采摘工作。潤德公司負責人介紹說,公司每年支出近3000萬元的采摘費,既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也解決了移民村農民就業難的問題。“除采摘外,我們還設有產品的加工生產線,農民們在轉變成為產業工人的同時,也帶動了自身生活方式和觀念的轉變。”

            丁月霞的老家在河西鎮李家溝村,距離同德村15公里左右。六年前,一家人響應移民政策來到同德村,徹底告別了過去“面朝黃土、靠天吃飯”的窘境。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一畝地院子,兩間房,還配了太陽能熱水器,工作也有了著落,日子過得美著哩!”每天依靠采摘枸杞就能有上百元的收入,丁月霞言語間透露著幸福和滿足。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人妻丝袜无码专区视频网站| 97青青草原国产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99久久国产免费福利| 成年日韩片av在线网站| 五月天婷婷丁香| 91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美女色又黄一级毛片|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bollywoodtubesexvideos|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午夜三级限制福利电影在线看| 色屁屁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神尾舞高清无在码在线|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欧美一级免费看|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视频| 日本老熟老太hd|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波多野结衣1区| 在线日本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国产91在线免费| 黄色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97视频久久久|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